第1080章 怎么可能一无是处(第2/2页)

很快第一批萨珊士兵就冲到了城墙下面,扛着梯子的士兵合力将梯子给竖了上去。

被竖立起来的梯子,城上墙的守军在第一时间就有士兵拉着长叉子冲过去推,一个人推不动就赶紧喊人,合力将没有咬合装置的梯子推了出去。

梯子被竖立起的时候,萨珊士兵其实就是已经开始在攀爬,他们爬到一半梯子却是在往后倒。

很多萨珊士兵发觉梯子在往后倒是自行脱离跳了出去,一两米左右的高度并摔不死人。

一些没能脱离梯子的萨珊士兵,他们是连人带梯子砸了下去,可能还会砸中人,受到的伤害可要比摔一下重得多了。

战场永远不会缺少噪音,各种战争乐器的动静,不知道多少人的呐喊和嚎叫,人受伤时的呻吟,死之前的惨叫。各种各样的声音汇集在一起之后,脑子再清醒的人也会被吵得头昏脑涨。

在北面有将近两千萨珊士兵发起进攻之后,随着梯子的数量渐渐足够,其余的三面也开始了自己的攻势。

马斌站在城头看着呐喊冲锋的萨珊军队,可能时机有那么些不合适,却依然是会因为所看到的画面而忍不住心生优越感。

没有合适的阵型,没有分明的攻击梯次,更没有种类繁多的攻城器械,有的就是挤在一起“Waaaaal”地向前冲。

这种情况根本不会发生在汉帝国身上,甚至可以说除非是诸夏的王朝要覆灭时的初步起义阶段,要不在诸夏的战争史也很少见。

诸夏不但对于守城拿手,对于攻城也有着丰富的经验。

就是一开始会乱来的起义军首领,他们在打过几次之后也会摸索出攻城的方式,渐渐有了充足的诸夏攻城特色。

萨珊好歹是一个帝国来着?马斌不知道来攻击寄多罗的这一支萨珊军队是什么状况,只是讶异怎么表现出来的样子连诸夏的相当多起义军都不如。

依然是以箭矢作为开战的“发言”,马斌看到白沙瓦守军都是用竹弓,没忍住好奇问卢赫马鲁·寄多:“你们没其它种类的弓?”

“自然是有的。”卢赫马鲁·寄多再傻也能看出马斌那满满诧异的表情:“城墙的守军是例外。装备其它种类的弓会用在巷战。”

其实马斌还有另外一个意外,他看到的卢赫马鲁·寄多很怕死,却是没有在萨珊军队发动进攻之后离开城头。

“我这不是在等使者嘛!”卢赫马鲁·寄多苦笑道:“您不走,小王怎么敢走。”

“……”马斌一点都没有长久待在城头的想法,示意卢赫马鲁·寄多可以离开,边走边问:“你刚才说巷战?”

“白沙瓦的城墙太矮,历来支持不了太长的时间,我们不是第一次被波斯人攻进城内了。”卢赫马鲁·寄多不胖,甚至是有一些些消瘦,行动没什么不便的地方:“使者有进过城,看到了那些交错复杂的巷子,也看到了层层的土墙。”

马斌当然是有进过城,之前看到那些模样,是以为这一批小月氏人根本不懂次序,一座好好的王城却是建得乱七八糟。

某种程度来说,马斌其实是被固定思维给限制了。

诸夏的城池攻防战,历来就是随着城墙的失守而分出胜负,几乎就没有守军在一开始就准备打巷战的情况。

马斌现在也懂了王宫建得跟要塞似得是怎么回事,原来卢赫马鲁·寄多压根就没奢望城墙能够挡住入侵者,是将王宫视为最后一道防线。

白沙瓦不存在什么连通两个城门的笔直大道,有的就是弯弯绕绕的小道,甚至道路走着走着还会被建筑物挡住,需要穿过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建筑物室内才能继续往前走。

之前不是在战争状态下,马斌看到的和现在是不同的两个状况。

先前不知道是什么用途的建筑物,它们在战争状态下变成了防御关卡或是堡垒。

一路走下来,马斌开始正视这一帮小月氏人,理解这一批从诸夏旧地逃亡过来的家伙真不是一无是处,甚至是发展出了属于自己的战争思路。

“整座城市已经变成了复杂的堡垒了啊!”马斌甚至看到了男女老幼都在为战争进行服务:“还是一座全民服务战争的堡垒!”

马斌换位思考了一下,要是汉帝国的一座城市面临入侵,得出的答案是再众志成城也不会像白沙瓦的军民配合那么默契。

白沙瓦的军民就好像是不止一次面临过这样的情况,看着好像很混乱的样子,却是每一个人好像都知道自己该干什么。

只是看白沙瓦的城墙,谁都会认为这是一座有纸糊城防的城市。

站在旁观者的角度再去解析城内的布防,马斌突然有那么点不开心了。

疾隆坡那边必然已经派出军队急赶白沙瓦,以路程来算的话,马斌可以确认大军已经到了白沙瓦五十里之内,大概是找了个能够隐蔽的地方,可能是在等待白沙瓦被突破,等待寄多罗最为绝望的时刻再出现。

那样做不但是能够展现出汉军的重要性,其实还是一种心理战,让汉军的出现被视为救世主,不是可有可无的存在。

现在嘛,马斌觉得有必要派人出去找一找己方大军,将这边的情况透露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