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9章 当然是先下手为强(第2/2页)

能够爬到校尉以上职位的人都不会太笨,他们瞬间就明白这一次军事入侵的意义。

无非就是北疆要有大动作了,不能让匈尼特人觉得有什么可乘之机,以其被动地等匈尼特人认为汉人在北疆大战他们有什么机会来入侵西域,中枢更加乐意地主动下令西域都护府去进行军事入侵。

如果非要打仗不可,没有任何一方会选择被动地去应对,哪怕是实力再强,作为被动的一方在战争爆发的前一段时间也不免会懵逼。

有相当多的例子,强国被比自己弱小的国家突然进行军事入侵,就算是事先已经做好了预防方案,可等待战争真的爆发之后,很多的方案就真的只是应对备案,大多数时间是用不上了。

李匡作为西域都护府的都护,绝对不愿意被动地去接受入侵,十分喜欢中枢主动出击的命令。

西域都护府只有一个军的编制,一万五千人的兵力注定是没可能在边境组成什么有效防御部署。

虽说战争爆发之后西域都护府可以在半个月内征召并武装起五万以上的汉人,但前线绝对会是一片糜烂态势,可以肯定的是后方也不会有什么好局面,谁让汉人真没怎么温和对待西域人。

不要说是西域了,就算是北疆的话,要是被敌人进行军事入侵,哪怕有峻稷山校尉部作为掎角之势,漫长边境线有常规边军,又有一个军的机动部队,信不信依然是要等敌军入侵到了雁门郡一带,汉军才能展开有效的反攻?

那个与汉帝国强不强没什么关系,只是军事上简单的主动和被动的区分。

国家之间的强大和弱小,强国是强在哪怕一时间被打懵逼了,就算是付出很大的代价才阻滞了敌军的攻势,可是强国在反应过来之后依然能够组织起强大的兵力,依靠强劲的底蕴准备物资,前面输了几百场战争,等真正地反应过来还能将局势扳到对自己有利,甚至可以依靠仅存的底蕴直接将入侵自己的敌人碾死。

李匡不是穿越者,说不了太多的战例。他要是穿越者的话,能拿出二战时期的那些国家来作为反面教材。

那是两个并不弱的国家却因为没有足够的战略纵深,连对自己错误做出更改的时间都没有就亡国的例子。

另外一个例子就是苏联。

苏联前期不能说没有做军事准备,边境屯兵二百六十九万不是假的,那个“大雷雨方案”也不是虚构,却因为是被德军抢了个先手,结果被打到了首都城下。

要是苏联的人口少一些,大胡子没有钢铁般的意志,就算是有山姆大叔一再输血,哪怕后面没成流亡政府,毛子估计就只好当亚洲人了。

“西域都护府是大汉的一部分。”李匡的意思是,尽管背后还有着本土,可是西域都护府现有的力量并不能保证西域在匈尼特先动手的情况下万无一失:“若是发生需要本土支援的后续,西域都护府会被怀疑存在的价值。”

所有军官皆是脸色严肃,要是真发生西域被匈尼特人抢先动手并横扫的局面,他们哪怕是没死在入侵之中,没谁有那个脸踏过玉门关或是阳关回去。

“本次的作战部署如下。”赵长示意佐撩将悬挂山川舆图的架子抬过来,开始了身为长史的职责:“出动的两个师,右路这个师会搭配三万骁果以及所属随扈,左路这个师会搭配一万骁果以及所属随扈……”

山川舆图很精细,哪里是平原,哪里是山区、戈壁、沙漠或沼泽,什么地方有水源,等等东西都被标注出来。

看搭配的兵力,右路的人马最多,但右路其实是佯攻,相反是左路才是本次入侵的主力。

右路是会走休循,入古大宛地界,踏过陈汤曾经的征服路线,也就是经过郅支古城,“借道”康居,吸引匈尼特人注意力的同时,顺手入侵一把康居。

左路较少的那一路部队,他们会在桃槐潜伏一段时间,确认匈尼特人的主要兵力被右路部队吸引,再越过喷赤河入侵匈尼特给疏羯人栖息的地盘,迅速向西挺进直接杀进匈尼特腹地。

“这个是前期的作战计划。”赵长看了一眼李匡,得到首肯才继续往下说:“发动入侵之前,我们已经剪除了西域部分的威胁。听你们反应,西域随扈不堪重用?”

不管是之前还是最近,西域人随扈所表现出来的模样的确是比较糟糕,却没人会傻瓜到去说,什么没武装好西域人随扈,或是没好好地将那些西域随扈操练一把。

“都护已经决定收编更多的随扈。”

对于赵长说出那个决定没人感到意外,大多数的军官都是历经建国战争和随后的战争,哪能不清楚将青壮控制住就能稳定地方,他们要去入侵匈尼特顺便打一打康居,肯定是要将那个好“传统”继续发扬光大。

“从各方面统计出来的数据……”赵长返回自己的位置拿起一个文本看了看,才继续往下讲:“初步决定征募至少二十万。”

西域人现在应该是还有个两百万左右,二十万人那么一抽,地方上的青壮几乎就空了。

已经被安排留守的朱阳脸上泛起了笑容,他对于怎么去管理和约束民间青壮有着充足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