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77章 还真有阴谋

或许应该感慨一句,真不愧是一脉相称的人种,阿三从来就是小事精精计较,遇到大事了反应幅度却是迟钝到惊人。

阿三的历史上真不缺被人打到家门口还没讨论出该怎么应对的例子,已经发生最为出名的那一次就是,月氏人都已经杀进了国境他们还没决定到底是反抗还是不反抗,后面是根本不用下决定的沦陷了。

“阿三那边一整天只是分段固守营寨?”桓温脸上的困惑绝对不是假装的:“没有出营反击,更没有从后方调动兵力?”

袁乔也是满心的迷惑,绝对想不到阿三是没争论出结果,往谨慎的方向思考:“他们应该是对自己很有信心吧?”

今天的战报已经汇集上来。

粗算是消灭了将近两万的阿三,有个十之七八都是被远程射死,剩下的才是肉搏战中消灭(俘虏)。

攻占的大小营区有十四个,只在一个营区争夺中遇到了坚决的抵抗,其余都是阿三主动撤退让出来。

“将军请看舆图。”袁乔走到战场态势图边上:“现在的战线是犬牙交错的姿态。最深入的区域已经向前三里,形成了一个突出部。”

桓温看那张图已经看了无数遍,代表汉军的颜色侵入了阿三的营区,又画着当前汉军巩固的战线和阿三退却布防的战线。

现在的情况是,汉军与阿三的交战场地就是营区。

由于阿三在建造营地的时候根本不讲究,乱七八糟的帐篷、窝棚、仓库等等建筑和杂物让交战区的地形变得非常复杂,交战的时候也没可能去进行清除,战争压根就成了另类的巷战。

“一整片是连在一起的。”袁乔已经介绍过地形的复杂程度,略略有些担忧地问:“他们是不是故意在示弱,诱使我们进入复杂地形交战?”

不是没道理的猜测,汉军在野外步阵而战很拿手,阿三除开少数的精锐根本摆不出军阵,那么让战争变成在难以摆列阵型的地形中交战,怎么看都是对阿三有利。

“彦叔,其实某一直在困惑一点……”桓温摸着下巴的胡须一脸的不明所以:“我们自登陆阿三大陆,不管是在与吉塔拿多交战,还是与笈多王朝交战,他们很少据城而守,为什么皆是选择大军出城野战?”

袁乔之前真没有想过这个,被一问直接就愣住了。

仔细地回想一下,汉军登陆阿三大陆之后,发生的城池攻坚战屈指可数,一般是因为汉军的进军速度着实太快才会发生,要不然阿三的军队都是窥探到汉军的存在,要么干脆就是溜了,要么就是聚拢了大军野外驻营固守或是扑上来交战。

“另有一个……”桓温走到绘画大范围的山川舆图边上,拍了拍牛皮材料的山川舆图:“纵观方圆千里,某竟是找不到一处可称之为险关的关隘。”

对于这个袁乔倒是早有研究,只是他也说不清楚阿三为什么不选择地势险要的重地建立关隘。

阿三大陆的面积自然是比诸夏那边小,总体来说比诸夏那边的地理环境也优良许多,例如平原的面积远远多于诸夏,但是不代表阿三大陆这边没有山脉。

有山脉就会包夹起来的谷地,很多时候遇到山脉不是想绕路就能绕路,有天然的过道自然极好,没有就要开掘出过道来,一般在这种地方就被视作险要之地,修上一座关隘,哪怕是再简陋的关隘也有着非比寻常的军事价值。

甚至都不需要有什么山脉,例如在四通发达的通道交汇处建造一座城池,只要城内的守军足够多也是一座军事重镇。它的存在价值就在于交通的发达和便利,想攻下来又因为城防坚固和守军众多难以攻克。只要能守下来没有敌军敢于无视它的越过,要不然进攻一方被断后路是轻的,补给线该是怎么个维持法?

两人就阿三为什么不据城而守讨论了很久,因为不了解阿三的思维和民族文化,自然是找不到一个能说服自己的答案。

实际上也正是因为桓温和袁乔不了解阿三的思维和文化才会想不出来,就好像是汉人跟罗马人的价值观和生活方式不一样,一些罗马人看来很正常的事情在汉人看来却接受不了。

阿三不是不守城,其实是并非所有城都值得去守。

例如城内没多少达官贵人或特产,全是特么的贱民,难道高贵的士兵要为了保护贱民去流血?

再例如城墙只有三米高还不厚,类似的城该怎么守?

大体来说,阿三的军事历史里真的很少发生守城战,决出一场战争的胜败都是看野战的胜负,相比起城池攻防战他们更擅长的是野战,尤其是森林战和山地战。

“不发射火弹,是咱们没想当决战打。”桓温不会只满足于只消灭三十万敌军:“这里是一个很好的战场,打完之后或许可以进行垦荒?”

意思是,这一次打完土地会饮下很多的鲜血,埋的尸体也会足够多,土地必然会变得无比肥沃。

“敌军对我们派到他们后方的骑兵没有任何反应。”袁乔十分的纳闷:“这样让我们不好撤回派出去的骑兵。”

这一点是桓温失算了。

诸夏任何一场战争只要条件允许就必然会派出己方部队到敌军后方,通常是干扰敌军的后勤线,逮住机会也会吃掉敌军的一些零散部队,甚至会打下一些村庄、镇、城什么的给予敌军增加更多的压力。

“他们有将近四万骑兵和七千车兵,不缺机动兵力的前提,谁能想到竟然无视了我们的骑兵。”桓温苦笑了一小会,摇着头说道:“听说安石(谢安)在西域以西也很不适应。”

袁乔下意识笑出声。

桓温到这边之后就没少失误,一些认为阿三会做出的反应都料错了。

不知道是幸运还是该笑的是,桓温料错和料对根本没区别,阿三的很多行为不止他没看懂,阿三估计也没搞懂自己在干什么,很多事情阿三更搞不懂汉人在干什么或想干什么。

民族与民族的差异永远存在,尤其是两个刚刚碰上面的民族很难搞懂对方的思维,想要猜测都没有一个靠谱的根据,不管是做什么都是在依靠猜。只有接触久了,互相之间熟悉了,了解了对方的社会实情,知晓了对方的文化特色,想要猜测什么的时候才能稍微靠点谱。

桓温也不需要去真正了解阿三,他只需要将阿三征服就足够了。

汉人一旦成功地征服阿三,到时候就是阿三需要来了解汉人的生活习惯以及社会价值观,要不然阿三的个体永远没有向上爬的阶梯。

说到底就是弱小的民族没什么好去了解的,弱小民族不去了解强大民族则会被淘汰。只有一些就是吃那碗饭的人,才会专门去花心思去了解,通常就是工作需要让他们需要为人类解开一些消失掉的民族的神秘面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