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三章 争鸣之困(四)(第2/2页)

“再如宋地之事,墨家乃至泗上之众,因为他们是天下人,所以出兵,若不出兵,我们又有何资格站在这里,要给那些人分给他们属于自己的毛呢?”

孟孙阳闻言语塞,其弟子垂首而问,这些问题在短短数月的泗上生涯便催生出来,孟孙阳暗叹,心想墨家之宣传鼓动,实非其余百家可比,怨不得当年禽滑厘学于子夏,成名西河,却叛儒归墨。

墨家始创至今,有因为贵生不愿牺牲的叛墨归杨,有为了真正的平等而叛墨归农的,有内部斗争剧烈而心生退意归道的,有为求功名为建功业化而归法的,至今却无一个叛墨归儒的。

再想想那些叛墨归杨之人,孟孙阳明白,那些叛墨归杨之人,或许有些真的是通晓杨朱之义而心有所属,又有一些何尝不是不愿意为别人的利而死、又何尝不是不愿意为了兼爱天下而苦了自身?

看着疑惑的弟子,孟孙阳长叹道:“昔年禽子尚在时,适便与我相辩,他说诸子百家,各有学问,多为利天下,但却始终没有解决一个最简单的问题……怎么办?”

“如商丘至郢都,如商丘至洛邑,郢都洛邑之风情,各有描绘,却鲜有能够做出一辆马车的。”

“如果欲利天下,真的需要牺牲,那么做这牺牲的,便由墨者去吧。他们的义,以牺牲为荣,在他们的义中,他们是英雄,但在我们的义中,他们是不知贵己的狂热。今日他们不知贵己,明日又怎么能贵民呢?”

“今日牺牲,墨家去做;明日全生,我等来主。”

“尸子言,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往古今来,无穷无尽,何必着眼于此时此刻?为将来计,当贵己、全生,吾等并非有错。”

这是杨朱的义,其义不入军旅,不做牺牲,不做诸侯争霸天下的牺牲祭品、也不做天下大利的牺牲祭品。

孟孙阳不需要给自己的行为安上太多符合此时“贤、义、仁、爱”之类的大义道德,他们反旧道德,也一样反墨家正在发展树立的新道德。

七八名在泗上受到“墨化”影响的弟子拜于地道:“先生,吾等闻,道不同,不相谋。我们愿做天下大利的牺牲,请先生原谅我们的背叛。”

说罢几人行礼,孟孙阳坦然受之,待行礼结束,孟孙阳躬身以士人相见之礼回礼道:“人各有志,志各有异,何罪之有?我们不是墨家,没有墨家那么严苛的纪律和规矩,你们既有做利天下之牺牲的想法,我只愿你们想清楚了。”

一名曾经的弟子沉默一阵,神情愈发坚定,回道:“杨子之言,我一直笃信,从未改变。”

“古云,天子有天下,诸侯有国,大夫有家。”

“我希望天下人都能成为不羁之民,我希望天下之民每一位都能成为大夫,都能成为统治被称为‘自己家’这块领土的,独一无二的大夫。风能进,雨能进,天子不能进;我的家中,我便是天子,不损我之一毛,也不要奉天下而养一人,哪怕是天子要损我之毛,我也要抽出我的剑去反抗。”

“但……这终究,需要有人为之牺牲,这不是上帝赐予的,也不是天子能给予的。”

“或许将来,我与墨家兼爱同义天下之义会有矛盾……但现在,我相信唯有墨家的路,才有使得每个人都成为‘自己家’这块领土的独一无二的大夫的可能。至于今后……纵往古今来谓之宙,宙之无穷,与我今生何干?”

他如此时天下那些为了功名,为了利禄,为了大义,为了天下种种不同理由而决然的千百士人一样,目的或许不一,但心意的决绝却是相同的。冲着朝夕相处的同窗伙伴们最后看了一眼,毅然回头,朝着曾经背对而行的泗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