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章 不结盟(第2/2页)

三晋之所以在五年前那么轻易地被拆散,就是因为魏国之前过于强、但泗上的威胁不曾显现、秦国丢了西河导致无力东进,没有外部的压力才使得三晋分家。

如果秦国夺回西河,直接压迫韩、赵、魏,这边再加上泗上的崛起,三晋同盟只怕很快就又要成立。

而且适不想和秦国正式结盟的原因,除了大义不允许之外,一旦泗上和秦国正式的连横同盟结成,就会倒逼着魏楚韩燕赵的合纵同盟,这就很难继续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

从秦国那里传来的情报来看,秦国也根本没有做好参与一场大战的准备,只是口号响亮煽风点火,想要坐收渔翁之利。

宋国的事,其实就现在来看,真正关系到切身利益和各自霸权的,只有魏楚泗上这三方。

韩国属于是盯着郑国,有肉吃就吃口,没肉吃就盯好自己碗里的。

而魏、楚、泗上这三方,实际上都不想打,当然这是以魏侯、楚王来代替魏楚两国的说法,楚国的贵族是期待开战的。

对于宋国可能的大战最热心的,反倒是秦国,简直是热心的有些过了,煽风点火、遣派使节、大撒承诺,就怕打不起来。

使者的话,多半不能信,适更相信秦地潜藏的细作传来的消息和判断,秦国根本没想着打一场大战、也没有此时就越过渭水夺取西河的物质基础,那么这使者说的如此激昂诱惑,便让适很容易猜明白了秦国的想法。

于是他也说了一番和楚国使者说过的差不多的言辞,大意就是宋国的事泗上会尊重宋国民众的选择,不会视宋国被他国侵略不管,但也绝对不会吞并宋国。

正是,善战者,不战而屈人之兵,就是要通过总动员表明一下泗上的态度,但如果真的开战泗上也不会惧怕。

并且对秦国使者再三重申:如果宋国被他国侵略,泗上出兵,不是因为宋国是泗上的卧榻之侧,不容他人安睡,而仅仅是因为墨者在履行当年的盟约、履行利天下的义务。

换而言之,泗上和你们这些帝国主义不一样,我们没有将宋国看做自己的势力范围,我们出兵也只是为了履行我们的国际主义义务。

所以,你们秦国如果趁着中原大战打西河,我们反对,但是我们发对也没有用,只能口头上喊喊,你们要是愿意打我们反对也拦不住。

但是,如果你们想要正式结盟,那就必须和泗上的说辞一样:九州之政决于九州之民,宋地之政决于宋民,尊重宋国人民的选择,为了帮助宋地人民抵御不义之君的屠戮和侵略才选择出兵的。

若不然,正式结盟之事,免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