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一章 大乱前夕(十)(第3/3页)

名家的诡辩术,很好啊,和墨家的辩术融合,论证法律的意义、发展逻辑学。

至于儒家……儒墨争到这个份上,不是儒家没有值得学习的,而是儒墨之间是死敌,墨家特殊的组织结构使得巨子不可能去和儒家坐下好好谈,更不可能由巨子出面去学习,底下人去学管不到,可巨子要是去学,那这巨子也不用当了。

互相对骂“孔某”、“墨狄”、“禽兽”、“无父”的地步,再加上墨家的执政基础和代表的阶层利益,都使得不可能坐下来好好谈。

墨家上下也只能学习子墨子“非儒而称孔子”,对儒家的那套治国学说全力反对,但对孔子个人极为尊重,除了原则性的将来建设一个怎样的天下完全不听外,在做人、修身等事上还是要尊重的。

在这个大背景之下,这一次百家应邀或是主动来到泗上将要展开的这一场大辩论,实际上就是一种“同义”,一种融合。

墨家这是在逼着其余百家站队。

要么你们自己分裂,弄出一些和墨家的学说相近的次生学派入住泗上,其余派系和墨家再不来往;要么大家一起坐下来,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儒家代表不了诸夏、墨家也代表不了,百家学说出自诸夏,大家求同存异,一起为最美好的天下努力,搞政治协商,欢迎你们来泗上出仕。

而大辩论也是为了统一做基础。

最起码,宇宙观大家争来争去,那总得确定一个宇宙观吧?总合着不能说三晋那边认为天圆地方、泗上认为大地是个球、楚国那边认为太阳出于扶桑神树。在这个确定的基础上,确定和统一一些观念和基础,大家才可以继续辩论,要不然我说这是牛,你说这是马,那也实在辩不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