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九章 时代波澜(二)(第2/2页)

好在墨家垄断者北方糖和茶的市场,自己经营的海阳地区也就是起个点火的作用,并不是为了盈利,保持着最基本的盈利之下,尽可能使得逃亡到当地的人接受教育。

等到海阳逐渐发展起来,墨家已经不需要自己去种茶、种甘蔗熬糖了,而是完成了转型:拓展了市场、做海草灰行业的下线璆琳、大型煤铁作坊基本完成。于是六年前海阳开始了自负盈亏:由原本在那做工的逃亡农奴自行结社,组织合作社,墨家正式放弃对海阳的全面官方经营。

新来的连长家里那时候在海阳,和原来一起劳作的四十多家一起分了一个近千亩地的甘蔗田以及配套了压榨作坊,需要十年还清。墨家说,这就是个没有封主的封地庄园,你们自己结社来做自己的封主,为自己做事好好做。

四年前一场大雨,邗沟阻塞,整个海阳和附近沿海地区的熬糖、制海藻灰碱等行业全靠着邗沟运送的彭城煤,墨家组织各个村社出义务工去重新开掘邗沟,这新连长的哥哥死在了一场事故中:火药意外爆炸。

这也算是因公事而死,加上六年前泗上教育改革,使得学校招生按照人口比例分配以尽量让各个中等以上的学堂学生不全是沛邑等老区的人,这连长因此考上了军校。

由此这才从一个越地的家庭奴隶,变成了一个墨家的军官,刚刚毕业就被调往高柳。这要是以往那是要至少做一年司马长才行的,但是仗刚打完,又赶上泗上墨家判断五年之内没有大战,于是直接从连长做起。

连长老家是云阳的,在江南,恰好是泗上南下贸易经邗沟运河一线重要的中转站,当初逃亡的时候是被好心人……或者叫伪装为商人的、墨家煽动农奴逃亡的、专职人口转运人员送过长江的。

本来那时候墨家缺铜,在江南陵阳开铜矿,但也是赶得巧,那一年越地部分吴人叛乱,墨家和当地的越国封君合作,用火药和铁器换了一批人,陵阳当时暂时不缺人,这才被送去了海阳。

海阳初建的时候泗上人不少,那里的教师先生老家是留邑的,所以也说一口泗上话,和庶俘芈交流起来问题不大,最多也就是一些东西的叫法有着浓浓的越地特色,这是因为海阳地区来人逃亡的越人太多的缘故,泗上的人逐渐被稀释,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这连长身材不高,身上还有小时候留下的纹身,也是越人的特色。别的都还好,就是一口牙不好,因为小时候逃亡到了海阳在甘蔗园里做事,整日偷吃甘蔗和糖,牙齿黑乎乎的。

他来先只是做假连长,这个假,不是真假的假,而是后世韩信那个假齐王的假,也就是代理。

上级给庶俘芈的任务是让他在过年之年让这个假连长可以胜任真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