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零二章 金玉其外败絮中(六)(第2/2页)

墨家内部本身又是这个时代顶尖的工匠联合组织,各种匠人的水平都不低。

适知道大略和原理,而原本的墨者动手能力强,正是天作之合。

秋收忙碌之后,沛县也开始了第一批征召入伍,整个沛县的义师扩充到大约三千人。

这还不算刚刚开始渗透的彭城。

而且,沛县生产的铁制农具,也开始源源不断地经过陶邑等都市运向北方,换回大量的铜金属。

宋国作为墨家的基本盘,更多的是采用“市恩于民”的方式。

依托在一些城邑的据点,利用推广宿麦和三十里一处公共磨坊的方式、利用治病“施符水”等手段,逐渐渗透到宋国的周边。

那些铁器多是以分期偿还的方式逐渐偿还,以此既能发展宋国的农业,也能够获取更多的宋国民众的支持和熟悉。

除此之外的各项也都在按部就班地发展着,暂时也没有出现什么问题,且正值农业技术革新后新旧对比最为强烈的时候,民众对于墨家的支持可谓巅峰。

诉说完沛县的情况后,胡非子与孟胜和适说道:“这一次前来,巨子与其余委员们商量了一下,既然已经定下了将来的目标,那么这一次最好能够再让墨家的名声更加响亮。”

“只是受制于之前的约定,这一次我们绝对不能直接帮助楚国作战,而只能以提供守城器械的名义进行。巨子的意思是,在这里,由咱们临机决断。若有什么分歧,支持与反对不能决断的时候……以适为准。”

适点头道:“我尽力最好,不会辜负众人的期待。这件事我倒是有想过,这一次对于咱们墨家来说,的确是个不可多得的机会。”

商丘一战,墨家打出的名气,即便弭兵会这件事半途夭折,但是适却把这次夭折的弭兵会利用到了极致。

这一次,既然确定要渗透楚国,那就必须要借此机会在楚国立下一定的功勋,才能够让楚王名正言顺地与墨家合作。

只不过,这个度需要很细微地把握。

做的过了,郑魏韩等国会对墨家不满,甚至引发一些不必要的仇恨。

做的不够,楚王就很难压制住国内贵族对于墨家渗入楚国帮助变革的反对情绪。

既然让众人临机决断,又是将犹豫不决时候的最终决断权交到了适的手中,这算是真正让适尝试着独当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