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七零章 王子奔郑弭兵夭(六)(第2/2页)

种种利诱之下,驷子阳知道,几天前禽滑厘所说的弭兵会一事,已经绝无可能。

三晋不可能错过这个机会,弭兵已经成了泡影。

郑人必须表态,而且很显然只有一条路可走:出兵护送王子定入楚,以此换取足够的利益:榆关、启封、中牟、大梁!

若能得到此四邑,不但郑国可以增加力量,他驷子阳也可以将这几处占为自己的封地,从而让自己的势力更加强大。

至于中立?

这件事已不可能,郑国的位置比宋国要糟的多。

晋楚争霸,必要围宋,因为宋在侧翼,必须要保证宋国的中立和亲近,但是于整个战局无补。

晋楚争霸,必战于郑。因为郑在中央,可以直接威胁到楚国的中心地带南阳盆地。

方城若破,楚国危矣。

郑国只能站队,不能中立,而且站队也只有一个选择:与三晋合力,入王子定。

姻亲关系只是一方面,利益许诺也是一方面,毕竟自己的外甥若不支持,那么总是说不过去的。

而且,若是郑国继续选择与楚结好,终于抓住机会与楚国争霸开战的三晋第一个就会对郑国下手。

原本只是郑韩交兵,魏人没有参与,但若不支持王子定,魏韩合力,郑人必不能挡。

中立,在楚国忽然出了这么大事的情况下,就是个笑话。

力量平衡已被打破,几天前万众欢腾的弭兵梦想,如今也是个笑话。

既然已经成为了笑话,也就不能抱有任何的幻想,驷子阳正是这样一个人。

而在这之外,驷子阳还有更大的野心。

三晋与楚争霸,入王子定,若支持王子定的贵族们云集响应,三晋必能攻破长城,进入楚国腹地。

而楚国腹地,不是郑国也不是他驷子阳的利益所在,得到了也守不住。

所以,必须要在三晋反应过来之前,率先对楚宣战,以入王子定的名义,赶在三晋出兵前先行那些武阳榆关,若能那些中牟、大梁、启封等城,更是再好不过。

拿下这些,便不需要继续深入楚地,而是趁着晋楚交兵的时机,再捅韩国一刀!

驷子阳盘算了一下,王子定求于三晋需要时间,三晋整合纷争出兵又需要时间,自己有大约一年的时间可以完成自己的野心:

一年内攻下榆关等楚国东边的土地,一年后三晋出兵后郑国摇旗呐喊却不出兵,反正郑国不出兵三晋为了削弱楚国也必然出兵,到时候抓住机会攻打韩国。

只怕届时魏人为了郑人不和楚人站在一起,又只能承认这是郑韩两国私怨,不会干涉。

到时候既获得了楚之大邑为自己封地,又攻下韩之边城对内宣传自己复了当年韩武子杀郑公之仇,这郑国岂不就是他驷子阳的了?

驷子阳心想:这就是天命啊,否则又怎么会有这么好的机会降临在自己头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