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5章 兄弟相谈(第2/3页)

“哪怕他其实也知道是自己犯了错?”蒙仲冷笑着说道。

惠盎闻言笑了笑,旋即微微点头说道:“啊,大王从不认错,但……你不会懂的。”

看着略有唏嘘的惠盎,蒙仲停止了这个话题,因为他知道,眼前这位义兄对宋王偃有着极高的推崇,堪称死忠。

他岔开话题道:“对了,义兄,齐军的统帅,我前段时间听说是田章兄,但据戴不胜司马所言,从郯城到逼阳、再到彭城,他一次都没看到田章兄露面……”

“唔。”

惠盎点点头说道:“齐国对外公布,称此次由匡章率军,且我宋国派出去的细作,也曾多次看到齐军行军时模糊看到匡章的身影,但不知为何,匡章从未在两军对峙时出面,哪怕戴不胜、戴盈之等人亲自到阵前约匡章谈话,因此戴不胜几人怀疑,齐军可能是找了一个容貌相似的人假扮匡章,只因为恐吓我宋国……关于这件事,我觉得你可以尝试去试探试探,凭你与匡章的关系,匡章绝无可能不露面,只要他真的在齐军当中,倘若齐军中的那位连你都不见,那他就绝对不是匡章本人。”

“我会的。”

蒙仲闻言点了点头。

他也想很弄清楚这件事,毕竟这事关他针对齐军的反击。

说白了,倘若对面确实是他师兄田章,那么他自然而然要小心一些;否则嘛,呵呵。

次日,蒙仲与惠盎、戴不胜几人陪同太子戴武巡视彭城城外的军营。

此时的军营内,许许多多的宋兵早已得知了‘太子戴武返回彭城’这件事,士气高涨,以至于在太子戴武巡视军营时,营内的士卒们争先恐后地围观戴武,并为戴武返回彭城支持大局而欢呼万岁。

面对营内士卒的热情与激动,太子戴武在营内的校场做了一番鼓舞。

这番鼓舞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首先,太子戴武表述他出现在这里的原因,是因为‘国难当前’,宋王偃‘明大义’,将他召回共同抵御齐国。

他在众人面前说道:“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天下国家其存正之正、非形式之正、外表之正,而在其内,此即礼法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昔戴璟欲助戴武夺位,然实乃叛逆之举、乱国之举,此先例不可开。父王诛杀戴璟、流放戴武,戴武非敢怨恨……今父王于国难之前,听取惠相、蒙卿劝谏,召回戴武,令戴武能击退齐军将功赎罪,戴武深感幸哉……”

不得不说,太子戴武不愧是‘儒家弟子’,对父亲的名誉非常维护,一开口就是维护宋王偃此前那一番举动。

只不过他那一番文绉绉的话,有几个士卒能听懂呢?

蒙仲当然能听懂,毕竟他好歹也是孟子的记名弟子,正统儒家弟子;惠盎也能听懂,毕竟这是一位身兼道、名、儒、法、墨五家学术的贤臣。

可除开蒙仲与惠盎,剩下的人就未必听得懂了,比如戴不胜。

虽然没有恶意,但这个莽夫又哪里听的懂“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戴不胜好歹还是公族出身,连他都听不懂,更何况那些宋国的士卒呢?

但奇怪的是,尽管未必听得懂,但那些士卒们还是静静的倾听地,时不时露出似懂非懂的表情,他摇摇头对惠盎说道:“下一步,是不是打算请儒家弟子来当官?”

惠盎闻言失笑,低声对蒙仲说道:“你也不是儒家弟子么?”

蒙仲愣了愣,一时间不知该说什么,此时却见惠盎笑着承认道:“大王在时,始终不允许扩大儒家弟子,他觉得儒家弟子过于软弱,不能使宋国强盛,虽我时而与大王探讨儒家经意,但大王始终没能改变对儒家的偏见……与大王相反,太子则推崇儒家思想。如你所言,待这件事了结之后,我确实想过让太子亲自赴邹国,恳请孟子与其弟子移居宋国……你是庄夫子的弟子,亦是孟子的弟子,到时候助太子一臂之力如何?”

蒙仲惊讶地眨了眨眼,心中却有些震撼。

儒家……确切地说,是以孟子为首的正统儒家,其实在当代并不怎么受到重视,倘若宋国愿意接纳儒家思想,那可真是一件不得了的事了,不过……他老师庄夫子可能会很气愤,毕竟庄夫子是很看不惯儒家思想的……

他想了想说道:“这件事,我怕是不好出面,义兄你知道,庄师那边……”

惠盎一听就懂了,笑着揭过了这件事,反正在他看来,只要太子戴武亲赴邹国,孟子以及孟子的门徒,应该会给这个面子的——倘若蒙仲能出面,那自然最好,不能出面也无妨。

此时,蒙仲又对惠盎说道:“虽然我不能就这件事表达什么看法,但我可以陪同太子一同前往邹国,我也好些年不曾见到孟师了,也想去探望探望。”

“那就这么说定了。”惠盎欢喜地说道。

就在这时,他们忽然听到戴武在台上轻声提醒:“蒙卿?”

“唔?”

蒙仲愣了愣,看看台上的戴武,又看看自己身边的惠盎,义兄弟俩都有些发懵。

好在旁边还站着戴不胜,他压低声音提醒道:“太子请你上高台……你兄弟俩聊什么呢?这么投入?”

听到这话,蒙仲与惠盎皆有些尴尬,旋即,蒙仲便登上了太子戴武所在的高台。

此时,只见戴武拉着蒙仲的衣袖走到高台的前侧,朝着底下无数的宋军士卒说道:“我戴武在此任命蒙卿为反击齐军的统帅,诸位可能不认得蒙卿,戴武且在此告知诸位,蒙卿,即当年助戴武击败齐国、攻取郯城的最大功臣,此后,蒙卿为稳固宋魏两国邦交而远赴魏国,深受魏王器重,前前后后多次助魏国击败秦国,被魏王拜为郾侯……戴武在此告知诸位,齐国有匡章,我宋国有蒙仲,可不惧齐国也!”

听着听着,台底下的宋军士卒们惊呼连连。

不得不说,其实这些宋军中大部分都不清楚,原来他们宋国居然还有这样一位名将,唔,年轻的名将。

但那些从郯城败退而归的郯城军士卒,倒是有些还认得蒙仲,此起彼伏地欢呼。

“蒙司马!”

“是蒙司马!太子当年的副将!”

“万岁!”

“蒙卿。”戴武低声提醒蒙仲道:“你不说两句么?”

蒙仲心说我没准备啊,但此时此刻,他也只能硬着头皮上,只见他环视一眼台底下的宋军士卒们,忽然拔剑高举,高声喝道:“孙子曰,上与下同欲者胜!只要我宋国上下一心,团结一致,虽齐国亦不能使我屈服!……宋国,必胜!”

在短暂的沉寂过后,当年那些在逼阳跟随过蒙仲的士卒们率先欢呼,旋即,越来越多的宋卒加入其中,只见他们一次次地高举手中的兵器,口中欢呼:“必胜!必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