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章 缓称王(第2/2页)

平手汎秀有点不明白,但嘴里的话却没停下:“这几年以来,本家如疾风怒涛一般席卷近畿,震动天下。在这样的局势下,身怀抱负的豪杰要么就主动来投,希望获取建功立业的机会,要么就站在本家的敌对方,企图逆转大势取而代之。但天下豪杰终究是少数,更多的是缺乏长远眼光的凡庸之辈。”

“凡庸辈会如何?”信长饶有兴致地追问道。

汎秀从容答曰:“多半都是趁着前些年的变乱,赚下一丁点产业的小势力。他们根本考虑不到整个天下的局势,心里全是自家的‘一町三反田’,失去了开疆拓土的勇气,却怀着侥幸,希望现在这种日子能够持续下去……所以,幕府越是衰微无实权,织田家越是强大,这种人的立场反而是越不可靠的。”

一言以蔽之,就是那些看不清局势的遗老遗少们。既不想冒着风险搞扩张又不甘心被家臣化,只想一直当个自由自在的土皇帝。“一町三反田”便是来自于“一亩三分地”的转化,很好地描述了这种不切实际的地方主义思维。

听了这话,信长闭目思虑片刻,微微点头道:“有些道理。”

随即又饱含深意地问:“若是有豪杰之辈,既不愿为我织田效力,又无力对抗于我,会如何?”

“这样的话……也许就会假装成凡庸之辈的一员,煽动他们来对抗本家,从中渔利吧。”平手汎秀立即就明白了信长的意思。

沉默良久之后,信长最终得出了结论:“看来,在剪除近畿这些魑魅魍魉之前,倒还要借助幕府的名号。”

“殿下圣明。”平手汎秀心说可算没白费功夫,让您老人家明白这件事可真不容易。

趁着这个机会,汎秀又进谏道:“这些‘魑魅魍魉’,在您面前根本不值得一提。倒是暗中的比叡山、本愿寺、高野山,这些吃斋念佛的僧人,反倒可能更麻烦啊。”

“是嘛……”信长应了一声,也不知道有无听进去,接着又反问道:“依你,该如何做?”

平手汎秀知道这位大爷素来不喜欢繁文缛节的,于是先道出了三句总纲:“昔日明太祖起事,谋士朱升有建言曰‘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此乃大萌朝立国之基。”

本世代扶桑人对中土史书的了解,多半是限于前四史的,对晋以后的事情普遍没什么认识,所以汎秀拿出明初典故来做例子,令信长展现出新奇的神情。

但“缓称王”这个说法,又让信长重重地皱了皱眉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