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9章 世界和平(4)(第2/2页)

“但这么做,本国工商界会不会不满?这本来是很好的出口机会。”

霍夫曼摇摇头:“目光要放长远一些,德国本土要着眼于新经济体系,不能再走老路了,何况走老路能走得过美国么?美国基础比我们好,人口比我们多、资源比我们丰富,拼消耗性基础工业我们是拼不过的。”

施佩尔心想:元首这个方针一出笼,本国工业体系和资本家看来又要重新洗牌了,能跟上元首思路的大概可以继续独领风骚,跟不上就会慢慢衰落乃至消失。

“让美国这么干的还有一个原因是希望美国交付赔款的速度能快一点。”霍夫曼继续耐心解释道,“我们和美国约定的时间是20年,但20年时间太长,变数太多,杜威总统现在和我们保持良好的关系,谁敢保证下一届美国总统还能一样想?等过几年美国战争创伤一恢复、原子弹一爆炸,美国的想法肯定就会多很多,我不得不防……我们就举最简单的例子,一战给我们规定了那么多赔款,我们最终还完了么?”

施佩尔摇摇头,只还了4年,魏玛德国就借口经济危机要求延迟偿还,然后爆发了鲁尔区问题,接下去几年又陆陆续续还了几年,到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大爆发又难以为继,可见赔款这件事固然要看实力和条件,环境和机遇也很重要。在日本归还欠款这件事上,元首表现得就很大度,主动减免了50亿,然后一下子就把债务在账目上清除了。

“接下去一年内我需要拿到300亿美元赔款,其中10亿美元用石油偿付,其他290亿用工业产品和其他原材料偿付。”

施佩尔默默盘算了一下:10亿美元相当于3亿多桶原油,超过4000万吨,便不禁担心起来:“元首,中东石油今年开采量已超过6000万吨,欧洲还有1000多万吨产量,如果再从美国引入4000万吨,会不会一下子石油过剩而造成大跌价?毕竟现在原油价格和即将发行的欧元是捆绑在一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