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6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6)(第2/2页)

美国给的是用在格罗斯特流星上的哈维兰德喷气发动机,虽然不是最好的一批,但对苏联而言也是如获至宝,立即展开研究和摸索工作。

至于火箭项目和有关火箭发动机的援助请求,美国人表示爱莫能助,反过来问苏联有什么值得交易的情报,苏联外交官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没有,完全零起点,美国人不疑有他,认为苏联的技术水平确实搞不出来,也就从此不提。

但实际上,外交特使在这个问题上是撒了谎——也可能他什么情况也不知道。苏维埃是有火箭项目的,而且已有了阶段性成果,只不过这个成果在监狱里。

肃反开始后,苏联火箭研究权威谢尔盖·帕夫洛维奇·科罗廖夫被打成“现行反革命”投入大牢,押赴西伯利亚从事重体力劳动,原本内务部是要将其处决的,但这个报告到斯大林手里后压了下来,变成关押。

与科罗廖夫一同入狱的有一堆设计师,其中包括著名飞机设计师图波列夫,卫国战争开始后,面对装备领域的极大压力,大部分科学家都被安排出来工作。图波列夫多次请求才使得科罗廖夫脱离死牢并重新开始研制火箭,身份仍然是囚犯。每天工作长达12小时,工作和住地警卫森严,他们之间不得随意聊天,毫无行动自由。就是在这种恶劣条件下,科罗廖夫成功地设计了苏联第一代火箭,到1944年时,性能虽然比不上V2,但比起美国火箭那坑爹的成功率,可靠性高明得多——如果也是这么低的成功率,早就被暴跳如雷的装备委员会处决了。

在德军大规模使用火箭后,坐不住斯大林也指示加速研究。虽然将科罗廖夫打成现行反革命是上头的意思,但贝利亚毫不犹豫地“挺身而出”,在大会上承认犯了“肃反实际工作扩大化”的错误,请求斯大林同志和党中央原谅,英明领袖当然从善如流,立即批准解救一批“反革命分子”,给他们恢复名誉、摘掉帽子、补上待遇。当了7年死刑犯的科罗廖夫摇身一变,一下子成为苏维埃火箭技术不可多得的“技术权威”,变成享受中将级待遇的党的高级干部。

犯了错误、深刻反省的贝利亚同志依然是忠诚的布尔什维克战士,需要在政治局委员这种位置上发挥更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