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2章 天翻地覆的12月(12)(第2/2页)

在乌拉山工矿区、在远东和贝加尔湖区,在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宣布执行“新经济政策”后,各种各样新生事物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资本主义尾巴),工人们在辛劳12甚至14个小时后,往往还要再抽出2个小时参加义务劳动或垦荒,什么互助田、工农协作田、集体副产品田、共产党员模范田、共青团员先锋田一夜之间全都有了;连合作车间(其实就是私人小厂)、联合运输队(其实就是投机倒把)也有了。

由于明确所有者关系,明确产品分配,明确利益归属于流转,所有人兴致都很高,积极投身于发财致富、养家糊口的创举中,为体现党的领导、体现人民当家作主,还颇有布尔什维克特色地划定了“等级田”、“贡献田”——党的干部、先进分子、模范人物可多划一块作为奖励,革命军人由当地政府统筹解决。

布尔什维克正式以内部文件确定了人民对小块土地的所有权,同时在电台、报纸、文件上鼓吹,认为这一举动不仅不是私有制倒退,反而是符合新形势下建设“共产主义集体农场”的新思维,是“共同劳动、按需分配”的新方式,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必由之路,是马列主义的灵魂和精髓,体现了斯大林同志一贯高举共产主义伟大旗帜,将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和苏联革命与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理论飞跃,是“一国建成社会主义”科学学说的最新理论成果,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不过这种话伏罗希洛夫随便说了两句就拉倒了,他的重点在于对明后年工农业生产的估计和战备情况的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