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5章 新机型(4)(第2/2页)

用传统眼光看来,乌鸦外形确实不太好看,低矮短小的机身,位于座舱下方的进气口延伸到后部与发动机连接,看上去像一个粗短的箭头,驾驶舱等于整个骑在发动机头上。霍夫曼知道内情:早期喷气式发动机进气道太长会引发大量功率损失,所以必须是这个造型。乌鸦采用的机翼非常薄,呈40度后掠角,中单翼配置,由于德国现在不缺金属,因此均用铝合金制成——历史上Ta-183的机翼翼肋由多层胶合的木板做成,蒙皮用的也是层压木板,对性能均有影响。

霍夫曼马上找到了问题:“刚才道尼尔先生和我说中单翼配置不但不利于生产,而且降落对飞行员向下视野也有很大损害,因此他在Do-412项目中改成了下单翼。”

穆尔特霍夫小心翼翼地回答:“尊敬的元首,这说法很有道理,但下单翼比中单翼布局机动性要差,他的新机型有自动襟翼,乌鸦不装自动襟翼,综合权衡后……”

“机动性会影响到什么程度?”

“近身格斗的能力会比较差。”

霍夫曼大笑起来:“喷气式飞机的速度很快,连瞄准射击的时间都很少,更别提近身格斗,所以我认为您的顾虑可能不严重,当然,这只是外行建议,您可以再考虑考虑。”

穆尔特霍夫脸色有点发窘,但还是继续介绍了下去:乌鸦的火力装备与Me-262几乎一样,同样是4门20mmMG213机炮,但由于体积较小的缘故,R4M火箭弹只能携带24枚,采用单发动机的乌鸦重量比Me-262要轻,空重约2600公斤,全重也不过4000公斤,预计最大速度可达970公里/小时,最大航程约1000公里,最大升限1.4万米。

乌鸦的指标目前还停留在图纸上,因为拟准备采用的HeS-011发动机尚未研制成功,亨克尔公司推出的这款发动机预计推力12.5千牛,暂时只能用10千牛推力的Jumo-004C发动机验证,然后设计师们又讲述了两款发动机的重点区别与性能特点,认为等待是完全值得的。

与Me-262相比,乌鸦有很多优点,包括体积小、重量轻——这两者就使其价格比Me-262便宜许多,而且速度和升限更佳,堪称是第二代喷气式飞机的优秀代表,军备部已将Ta-183的代号赋予了他们,只是定型时间估计至少还要一年。霍夫曼微笑着表示认可,他知道Ta-183项目推进不可能操之过急。

在项目介绍的最后,随着各种各样的数据介绍越来越进入专业领域,众人都开始茫然起来,眼看霍夫曼已进入了心不在焉的状态,凯特尔以元首还有其他工作安排为由叫停了报告会,希望穆尔特霍夫能在试飞时邀请元首过来观看,后者高高兴兴地答应了。

在回去的路上,施佩尔补充介绍道:“刚才谭克博士受到了DFK联合设计局的触动,考虑到堀越二郎先生要4月份以后才能到德国,再加上日本川崎公司前期与他们的接触,考虑到沃尔夫公司从没涉及过舰载机领域,他代表公司正式向军备部提出申请,愿意放弃舰载战斗机项目的申请,转而开发新项目。”

“有什么新项目?”

“川崎公司为日本陆军设计了一款战斗机,代号5式战斗机(Ki-100),定位也是液冷发动机并承担高空拦截任务,进度比我们慢得多,谭克博士希望能加强力量投入Ta-152技术研发,川崎公司已答应下月上旬派遣技术团队来德国。”

“这对我们有促进作用么?”霍夫曼疑惑地问道,他不觉得5式战有什么特别强的地方,如果非要与日本陆军合作开发飞机,还不如研究4式战(疾风)。

“他没有明说,总之是点头认可了,日本方面求之不得。不过,他提出的条件是把意大利马基公司的设计团队一起划拨给他。”

说到这里,霍夫曼终于恍然大悟:马基公司技术团队由意大利著名飞机设计师马里奥·卡斯托蒂挂帅(设计了MC-200MC-202MC-205),设计力量很强,谭克博士的用意恐怕不在5式战,而在吸收两个技术团队加入进来加快Ta-152的设计过程,对人才的需求压倒了对项目的需求。

他笑着点头:“完全同意。”

于是WAK联合设计局紧接着成立——取沃尔夫、马基、川崎三个公司的首字母,然后剩下的包括梅塞施密特,意大利雷贾尼(设计了Re-2001Re-2005)和日本三菱公司在内后来组成了MRM联合设计局,但他们直到4月份才启动。

同时堀越也兼职改进96舰战的种种缺陷诸如容易折断的起落架等。在工作中逐渐形成了3人小组:总体设计堀越、构造计算专家曾根和武器仪表专家昌中。之后起落架专家加藤定彦也加入小组。堀越在以前的设计中形成了集体工作的习惯,按他话说就是“人事发挥能力,告别零敲碎打主义”。小组中的3名助手中,曾根负责为减轻重量进行周密计算、昌中负责解决机炮和机身的协调、而加藤则是堀越以“收放起落架对空战性能有好处,给我一个老手”这一句话从服部那里挖来的,可见堀越构建这个小组并非无准备而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