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4章 共和三年科举前(第2/2页)

文天祥是个聪明人,是个学问很好的人。不过他并非是个明哲保身之人,属于真性情之辈。若是别人听了赵嘉仁的话,大概就会选择明哲保身。文天祥听了之后立刻说道:“我绝不泄露题目。”

赵嘉仁看着这位好事的文知州,从怀里抽出一个信封递给文天祥。

大宋科考的题量相当大,绝非答一张卷子就能获取功名。以进士考为例,需要“试诗、赋、论各一首,策五道,帖《论语》十帖,对《春秋》或《礼记》墨义十条”。

文天祥当年参加进士考试,策论内容是‘法天不息’。而现在这篇策论是最后一题,不是给了个题目让大家自由发挥。而是拿出南宋发生过的一件著名的事件,将整件事的关键点列出。要求对此事该如何处置做出一个评论。

韩侂胄为相,以个人利益策动开禧北伐,失败后导致了众多问题。史弥远等投降派勾结杨皇后谋杀韩侂胄,把韩侂胄的首级送给金国,进而签署了更丧权辱国的投降条约。

韩侂胄禁止朱熹理学。史弥远则强化理学为取士标准。甚至让朱熹的弟子都不愿意给史弥远站台。

针对这些的关系,要求考生做出一个评论。

单从内容上,这也是策论的一种。不过举的例子可就太敏感了。像文天祥这种肝胆如铁石之辈,看了之后也觉得有些发懵。

沉吟了片刻,文天祥试探着问道:“太尉,这是何人出的题目。”

“是我出的。”赵嘉仁坦率的回答。赵嘉仁并不想对成熟的科举考试做什么调整,他在意的是之后的制科,也就是他自己非常熟悉的新中国高考制度。不过这并不意味着赵嘉仁不插手科举,他定下这片‘议论文’的策论题,目的就是要选出立场能接受的家伙,至少得有些逻辑水平的家伙才好。

文天祥见赵嘉仁说的如此坦率,整个人也懵了。然后他就听赵嘉仁问道:“不知宋瑞觉得这题目有何问题么?”

“太尉,我觉得……没什么问题。”文天祥虽然嘴上这么说,却觉得心里面还是感到有些不对头。他跟着问道:“太尉,既然是你出的题目,为何要这么生气。”原本文天祥以为是别人出的题目惹恼了赵嘉仁,才让赵嘉仁这么愤怒。

“哦。我不知道两名副主考里面有人竟然是史嵩之弟子的弟子。呵呵,刨了他师门的旧事,这位副主考就闹着要辞职。这等人……哼哼!”赵嘉仁冷笑着说道。

听到这里,文天祥觉得心中一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