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4章 老奴恋势(第2/2页)

这当中自然也有江东朝廷本就因陋就简,皇权长久不振的缘故,但就算是按照正式的中朝规格,禁苑所用阉人也就五六百人便绰绰有余。

禁苑之中,真正需要用到阉人的主要还是帝后寝宫并妃嫔左右。至于一些中官职事如殿中监、大长秋等等内廷职位,往往也会由正常人充任。

当然这也是因为后汉阉祸酷烈,等到三国时期天下又陷入纷争之中,往往强臣执掌国事,皇权本身都岌岌可危,更不会容许阉人冒头。

至于后世如明朝内廷宦官群体庞大到形成内廷十二监,在此世而言,其实既没有那个必要,也没有那个可能,明朝宦官制度的健全,与其说是宫禁日常行为所需,不如说是皇帝用来制衡外廷的一个手段。

其实从古至今,作为君王而言,一直都有引用身边亲近人用以制衡外臣的手段。甚至于一整套皇权体系,就是一个家天下的演变过程。外廷百官之首的丞相,原本这个职位应该说是君王家相,至于九卿则更是家臣的演变,太常掌管家祭,光禄执掌门禁等等。

只是随着这个家越来越庞大,一众家臣也就相应的水涨船高,以至于他们渐渐拥有了限制家主的能力,于是便又来了新一轮的改革。比如后世朝廷大员的尚书,也不过仅仅只是内廷六尚之一的近侍小臣,而皇帝为了制约外臣,便给这些亲近小臣越来越多的权柄,逐渐成为朝廷正法章制。

眼下新梁草创,连登基大典还没有正式完成,朝廷章制更是还没有建设完成,但就算是章制悉定,凭沈哲子此世权势威望,自然也没有要以内廷节制外廷的需求。

若仅仅只是考虑禁苑中日常需要使用的人力,沈哲子又没有一个庞大后宫,不过一妻两妾而已,子女也多冲幼稚嫩,更不需要维持一个规模庞大的内廷。

因是当行台提出这个问题,建议普选罪户、战俘之中性恭健力者充实掖庭,被皇帝陛下暂时搁议。眼下宫禁所用,单单建康苑城中剩余那些已经足用。当然随着子女渐渐长成,禁苑事务渐多,增加内侍中涓那是必须的,但这都可以次第增补,也不必强求一定要一步到位。

有了刘长这老货令人啼笑皆非的打扰,沈哲子心情倒也变得轻松起来,又在廷中闲立片刻,随着侍者上前汇报时间渐近,便就返回室内,开始穿戴君王冠冕,等待百官入此奉请迎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