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二九章 朝鲜太上皇(第2/2页)

然后杨都督迅速给他罗列出各种项目,应该给予他的特权,尤其是治外法权这个必须得明确。

这一个同样是必须的。

反正朝鲜那边也不可能管大明的百姓,实际上这对他们来说应该是原本就这样的。

总之金尚宪这个棒子们尊崇的朝鲜文天祥,就这样迅速签下无数差不多可以说不平等条约,稀里糊涂地把朝鲜的所有命脉拱手送给杨信。

“这样就可以了,司谏可以回去禀报大王,就说杨某很快就会带兵过去为大王扫清胡尘,另外我的三千陆战队,会跟随司谏一起过去,有他们在,想来建奴是攻不下罗州的。”

杨信满意地说道。

然后他就这么把金尚宪打发走了。

至于招募新军……

那个急什么,等年底再说,话说这时候杨都督还得赈灾呢。

常州,江阴的洪灾已经发生,不过死的人并不多,主要是整个灾区基本上都已经民兵化,得到杨都督的预警后,那些庄头兼营长们,早就严阵以待,这一带老百姓对于水灾有着充足经验,只要组织得力基本上不会死人。而且这一带洪水不是那种山洪爆发倾泻直下式的,所白了就是降雨超出容纳能力,最终所有河道全部溢出,然后在附近造成大面积的漫灌。

然后土坯房就塌了。

但这一带退水同样也快,毕竟旁边就是长江,只要水灾发生时候组织得力就能把损失减到最小。

但是。

水灾结束后必须赈灾。

否则被洪水漂没一切的灾民会饿死,会在水灾过后的瘟疫中病死,尤其是梅雨季节至今没有结束,在持续的雨中那些灾民更需要安置,否则暴露在雨中他们同样会很快就因为疾病而死。

总之杨都督需要花钱,这种时候他哪有心情招募新军,再说他又不是说缺少可用的军队,与其用兵部刚刚批给他的几十万招募新军,还不如先拿来赈济一下灾民。尤其是不只是常州江阴受灾,这时候持续的大雨已经让整个太湖周围沟满河平,无锡同样有大量乡村被淹,就连吴江也告急,那里的农田已经完全消失在了洪水中。

唯一值得庆幸的是麦收已经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