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零二章 长此以往,国将不国(第2/2页)

太湖都上冻了。

谁还在乎皇帝生儿子这种小事啊。

“都督,您看还满意吗?”

承天门外千步廊,包的脸上恍如猪头的李明道,卑躬屈膝地伺候在杨信身旁说道。

他们前面是不断行礼的各族移民。

这些男女老幼都在匆忙修缮这些廊房,毕竟这时候是冬天,甚至已经开始下起雪来,他们还得在这些廊房居住一个多月,才能等到杨信从各地调集的舰队汇聚南京,这些房屋不维修一下是不行的。不过这些移民情绪很高,毕竟他们从穷山恶水中出来,突然跑到这样一座繁华都市,而且杨都督还给零花钱,当然日子过得很快乐。

实际上光一个吃饱穿暖就已经让他们很开心了。

他们在贵州很难吃饱饭。

不光是奴隶主压榨,本身生产力也很低,甚至还在刀耕火种呢。

在他们忙碌的身影中,一些已经修好的房屋里,一口口大锅里面正在煮着咸饭,大米里面掺了菜和肉,甚至还加了粉条,倒进去了鱼罐头,搅合成一锅大杂烩,看上去卖相极差,就恍如一锅猪食,但扑鼻的饭香却代表着味道还行。

小孩们欢乐地奔跑着。

他们全都穿着新棉衣,手中拿着一个个烤地瓜。

“这种感觉也很温馨啊!”

杨都督感慨地说道。

“都督!”

然后一个声音在背后响起。

紧接着一个小太监被带过来跪倒在他面前。

“都督,杨佥事带着两百士兵在苏州逮捕前吏部员外郎周顺昌,遭遇苏州数万人围堵,如今被困在周家,织造李公公找应天巡抚顾起元发兵救援,后者拒绝发兵,说朝廷的兵是剿匪御敌的,不是对付老百姓的。”

那小太监趴在地上说道。

“吔,还真有不怕死的?”

杨都督愕然道。

“集合,所有青壮全部集合,带上武器!”

紧接着他用彝话大吼一声。

然后又用苗语重复。

“玛的,看来我不出马就是不行,周顺昌,这个名字好像有点熟悉啊!”

在那些青壮混乱地跑动集合中,杨都督自言自语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