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五四章 哭?哭也得交钱吆!(第2/2页)

杨信说道。

“多谢都督提携。”

李旦赶紧表现得感激涕零般行礼说道。

这其实就是人质,不过这对他来说也不是坏事,他终究还是很渴望自己的后代能有人当官的,他如今已经六十多了,总不能后代一直这样,他儿子李国助倒是可以接他的班做生意,但如果再有一个做官的在京城,那对于李家绝对是莫大的好事。

人质就人质吧,能被皇帝要子孙当人质,那就意味着皇帝是真正看中李家了。

“还有,如果可能的话,我希望你们的商船在回来时候尽可能装大米,如果能向北方运输就更好了,我在天津和登州的海关一样会给你们运输大米过去的商船减免税收。”

杨信说道。

“从倭国贩米的话恐怕不易,倭国粮食也不多。”

李旦小心翼翼地说道。

“那我倒是有个好建议,你既然是福建人,而且也经营台湾航线,为何不雇佣福建人去台湾垦荒种稻?哪怕淡水一带也足够一年两季,在淡水垦荒种稻然后北运,在登州我一样按照市价收购,仅仅售米就利润不低,更何况还有减税和回程运输其他货物的利润?”

杨信说道。

这活李旦真能干成。

目前李家生意主要是他儿子李国助打理,李国助的走私基地就在嘉义,他们这支海盗船队,说不定还是从那里过来的,也就是说李家在台湾本来就有他们的基地,而作为福建人他们也很容易招募贫民,他们家的船队也能提供跨越海峡的运输线。可以说所有条件都具备,只是干与不干而已,只要李旦愿意干,明年就能把台湾产大米沿着黑潮航线运到天津去,而北方接下来肯定还持续在一两以上的米价,也能确保这种贸易有足够利润。

说到底杨都督现在就是不放过任何增加国内,尤其是北方粮食供应的可能。

银子反而不重要。

银子又不能吃,饥荒时候那些守着金银饿死的多了,那时候再多的银子也不如一碗米饭。

“都督此策倒是不错,老朽这就回去布置。”

李旦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