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三零章 宛若恶魔(第2/2页)

这种事情他们都懂。

这些家伙是大明最有生意头脑的。

反正杨信控制澳门,他们再走澳门走私也不可能了,相反月港包税之后就可以同任何国家自由贸易,与这相比付出点税款就付出点税款吧。

毕竟杨信一去那就很难说会怎样。

这样漳州的包税就解决,剩下的福州,宁波,松江三海关还能怎样,肯定是跟着效仿呗,反正广州士绅是如何在杨都督践踏下哀嚎的,其他那些还在观望的士绅也都看见了,他们不包税就是杨信上门,杨信上门就是噩梦降临。福州十万宁波十五万松江十万,这点银子都在他们承受范围,哪怕福州过去只有琉球的贸易,但开关后武夷山的茶叶也一样汹涌而出,和那一箱箱漂洋过海的红茶相比十万两真不多。

这时候武夷山红茶已经诞生并且出口了。

红茶最早到欧洲的记载是十年前,这时候葡萄牙商人的货物清单上已经出现了这种东西,而根据杨信掌握的情报,福州走私商也已经开始把红茶运输到荷兰人的手中,杨信也正在澳门喝加糖的红茶,不少葡萄牙人也已经开始喜欢这种喝法。

可以说福州的财富大门已经敞开。

剩下宁波的十五万不值一提,那里每年一堆偷偷往倭国和朝鲜跑的,而松江开关的意义就更不用说,杨信制定的这个包税额可是经过认真计算的。

甚至还咨询了回去的税监太监们。

这样整个大明的海关正式进入包税时代。

而他的税法是最科学的,同样也是最容易带来大笔税收的,那么那些包税商们肯定会跟着学。

这样大明的海关体系也开始进入正轨。

然后就是在皇帝主持下,各地包税商坐到一起协定关税,以避免互相拆台最终便宜别人,不过有那包税额在那里,他们会有底线的,这样大明的海关税收也就真正合理化。以后随着贸易的繁荣,目前的包税额显得太少的话也很简单,杨都督再次加入搅局就行,不得不说这些家伙就得用鞭子抽,不用鞭子抽他们是不会往前走的。

杨都督就是这个鞭子。

至于杨都督自己,其实就是想要天津和登州。

之前他也已经拿下了登州海关,未来有这两个海关在手就足够,而南方的生意则靠他计划中的那个殖民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