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零三章 主谋浮现(第2/2页)

实际上杨信正在这些士兵中展开普查,调查他们的祖籍,尤其是祖坟所在地重新恢复他们的籍贯。

自己都不知道的就算杨家的。

也就是算河间人。

未来杨信准备在河间专门修一个类似公墓,以后荡寇军那些自己都不知道自己祖籍何处的,统统埋葬进这个公墓,而且还要修的很高档,未来在那里专门驻扎一队士兵守卫。反正就是他自己花钱买块地而已,这年头搞慈善的经常有人这样做,包括那些太监死了,其实多数也葬在这样的地方,毕竟绝大多数太监的族人是不会要他们进祖坟的。

比如南京的太监基本上都埋在雨花台。

而荡寇军里面像这样不知道自己祖籍何处的其实很多,毕竟他们里面有不少就是纯粹的流民。

总之杨佥事绝对不会让他们死了都没有归宿的。

而四个受伤致残的,已经领到了自己的女人,也就是原本郑家四个婢女,但现在已经成了杨家的奴婢,接下来这四对将拿着杨佥事赏的银子送往大沽口安置,以后他们就在那里养老。不但杨佥事会给他们一块上好的水田,而且会给他们盖上房子,以后还能每年有一笔养老费,一直发到他们死为止。

总之对于这些给杨佥事卖命的人,杨佥事会从生到死全部为他们考虑周全。

所以这些士兵绝对忠心耿耿。

不就是五个时辰一百二十里吗,都是山里长大的,翻山越岭如履平地的山民还怕这点路程?

杨信带着一百荡寇军,就像穿插三所里的志愿军一样,在月光下的江南水乡沿着大路狂奔向前,很快渡过黄浦江,在黎明时候到达枫泾。这里是松江府和嘉兴府的分界,同样也是南直隶和浙江的分界,分界线就是镇中间,而且同样工商业极其发达与南浔齐名。

在早起的行人愕然注视下杨信一行穿镇而过,刚走不远就看见前面的界河上两顶轿子正在过桥,一个熟悉的面孔探出窗口,欣赏这薄雾笼罩的江南水乡,然后不经意间回过头,一下子和他四目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