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九九章 军事管制(第2/2页)

尤其是那些投献为奴的,这样的地租而且免税,那他们还投献个屁,更何况他们还可以摆脱奴籍,包括那些转到其他人家的奴婢,同样也可以自己出来说明情况,只要原主拿不出卖身契……

这是肯定的。

叶家最多是隐藏寄存,又不可能直接赠送。

包括土地也是,总之别人拿不出地契的就是佃户自己说,他们说的就算是,拿不出卖身契的奴婢也一样。

这样的话恐怕还能搞一次隐田的清查。

毕竟一些隐田未必会有地契,就算有地契还存在实际面积不符,那么多出来的就肯定不是地主的,肯定是叶家的田产……

地契上没有这么多当然就不是地主的,也不是佃户的,那就只能是叶家的了。

是不是都是。

既然是叶家的那就依照此前的那套处理了。

话说这一次叶家可是给无锡士绅制造了一场灾难,别的不说光这个鼓励佃户申报,就能让一堆拥有无数隐田的士绅抓狂,反正他们拿不出地契或者地契与实际不符的,那么佃户就可以自己申报成叶家的。只要是叶家的,他们就可以免税,而且只需要向皇帝交最高四成地租,这样无论天启还是这些佃户都可以皆大欢喜。

反正天启收的税是无论如何不可能达到这个比例的。

实际上他连税都绝大多数收不到,收到的比例也低的可怜,别说是三成四成,他能收到其中的一成,大明财政也不会可怜到目前这种地步。

总之杨信接下来就准备这么干了。

天启的圣旨不给他喊停,他就这样一直折腾下去。

他会让那些士绅在跌宕起伏中体验那种过山车的快乐的。

而叶家就改成军管会驻地,由衍圣公,丰城侯,杨佥事三人组成军管会,正式开始代替刘知县接管无锡县,包括税也由他们三人主持收。

这个身份足够了。

一个公爵一个侯爵一个都督佥事,这华丽丽的组合还不够代替一个小知县吗?文武内齐全,绝对符合大明体制,虽然杨佥事不是太监,但作为司礼监掌印九千岁的侄子,基本上就可以代替九千岁,总之他们三人的组合在未来直到皇上明确的圣旨到来前,就是这无锡县的主管。

什么常州知府。

什么应天巡抚。

统统一边待着在去!

他们的身份能和衍圣公相比?

哪怕应天巡抚也不过一个佥都御史而已,真以为衍圣公那个文官班次之首是随便说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