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六三章 战斗吧,小皇帝(第2/2页)

作为一个新君,肯定更喜欢提拔自己的老师,无论孙承宗才能是不是适合这个兵部尚书,他是天启熟悉的人,这一点就足够了,虽然他这时候才四品,但作为皇帝的老师,提拔为尚书也足够了。

就这样四个新的尚书确认。

兵部尚书孙承宗,户部尚书亓诗教,礼部尚书……

好吧,礼部尚书连备用都没有,除了孙如游之外剩下俩侍郎郑以伟和李腾芳全都辞职,原本泰昌召回勋贵出身的东林党人孙慎行,但这次肯定不行了,直接从吏部把侍郎盛以弘调礼部当尚书。这个人是军户出身,潼关卫籍,他爹就当到过吏部侍郎,这个人细算也是中立派,杨信对他没什么印象,不过没印象也就意味着不是跳的欢的,礼部尚书用个这样的人省得添堵。

文官其实都不可能和他一伙,方从哲都不和他一伙何况别人,杨信对这些文官的要求只是别添堵就行。

而工部就是徐光启了。

至于他的编练新军,这个还是兼着吧!

反正他编练新军也得造枪造炮,正好也方便他搞这个,而这下子孙元化也得到用武之地,他们师徒俩就造他们的新军吧。

这样就等于天启一下子提拔了俩老师,一个兵部一个工部,小皇帝正式开始在文臣中扶持自己的亲信,而同样杨信也推荐了孙传庭,天启很干脆地把这个小县令召回,到兵部先做个主事。不过卢象升还不行,因为卢象升还在读书等着后年考进士,但另一个名人已经登场,这时候的洪承畴也在刑部当主事,而且当了好几年,正在按部就班地混日子,至于圆嘟嘟……

他还是当他的县令吧。

有杨同知在,他这辈子就当个县令吧。

“陛下,南京守备太监五百里加急奏折!”

刘时敏拿着奏折急匆匆走进来说道。

天启和杨信互相看了看,紧接着九千岁接过奏折递给天启……

这是密奏。

“陛下,五天前东林,白鹿洞等书院山长带着数千学生,在南都文庙哭庙为李三才等人诉冤,围观者逾十万!”

九千岁一脸凝重地说。

“这些狗东西没完没了,他们以为朕真不敢拆了东林书院?”

天启勃然大怒,一拍桌子站起身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