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百六十二章 硝烟未散(第2/2页)

这时身边的茂开山道:“若是马车只用于运送粮秣与重炮,臣以为可将木板改为木条,做成架子车,再用牛皮等较轻的料子绷顶,重量可大为减轻。”

朱高煦回头道:“重新制作车辆,能办到吗?”

一直没吭声的马兴光开口道:“无非用木条铆接。”

吴高的声音道:“如此扎营,只能靠拒马枪与沟壕陷阱防备。”他想了想又道,“于战阵之上,前后军阵可只换兵器,不换队列。前排发射完火铳,则与后排换长枪拒敌。”

吴高的心思总是想着怎么防御。不过他的说法也没错,火铳兵一旦被骑兵冲到面前,几乎没有反抗之力,准备好如何防御也是必要的事。

“有道理。”朱高煦点头赞许道,他接着又转头看马兴光,“有没有办法、把铁枪头装到火铳前端,做成刺刀?”

马兴光愣了一下,沉吟道:“将利刃安到木柄上,然后将木柄插到火铳口何如?”

马兴光的想法角度有点奇怪,不过他没见过刺刀,这么想也许是正常的。朱高煦却不同,他的固有印象,刺刀应该装在枪口下端。

朱高煦问道:“铳口下端,做个卡扣机关,能不能装上利刃?”

“铳管是用熟铁锻裹而成,重新做个铁箍恐怕不太牢靠,臣得寻思一阵。”马兴光弯腰道。

朱高煦道:“有成效后即刻上报。”

马兴光道:“臣领旨。”

君臣议论了一阵,便骑马离开此地,继续沿着校场巡视。

兵部的齐泰、裴友贞等人,对新兵器的军阵都看得很仔细,一边瞧一边似乎在琢磨。官员们大抵都很务实,把“技术”与圣贤修养分得很清楚。譬如用柳锟抢修、束水攻沙等技术问世后,管河道的官员都将这些技巧、视作做官的本事;按察使司的人,多半会仵作验尸的学问。在实际办事中,大伙儿并不会守着以前的规矩,毕竟后来的东西更加好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