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一章 多虑(第2/2页)

他开口说道:“设假物院、下西洋,只是办一些实事,与甚么学说没有关系。诸位不必太过紧张了。”

齐泰与夏元吉好像对视了一眼,这俩人是咋搞在一起的?

片刻之后,大伙儿便纷纷拜道:“圣上英明!”

朱高煦又道:“世人都在相互交流、学习,这是完善自己的好办法。匈奴的法子好,赵王便胡服骑射;咱们造出了火药、罗盘、纸张、印刷,别个也学去了。我朝为何要拒绝对外交流呢?这是常识,无关圣人学说。故步自封,才是祸乱之源!

咱们君臣应该励精图治,谦虚学习,扩大势力;让国家强盛,天下百姓免受饥寒之苦、知礼明道。圣人言大同盛世,仓廪殷实,路不拾遗。诸位成就大明国家,也能名载青史、成为一代名臣。”

大伙儿纷纷附和,一起作揖。

妙锦正侧目望着朱高煦,她的眼神里,似乎比平素多了几分仰慕,又夹杂着别的甚么东西。她是做过道士的人,内心里残存着道家的念头,于是对朱高煦野心勃勃的说辞很敏感,毕竟反差太大。

不过朱高煦此时感觉到、她没有自认长辈的意味了。

夏元吉出列,拱手道:“臣闻,永乐初爪哇(麻喏巴歇国)人误杀大明将士,上书赔款黄金六万两,数年过去了,朝廷仍未回复。臣以为,人命关天、蛮夷实该赔偿,况抚恤将士也需钱粮,朝廷应接受爪哇国王请旨。”

朱高煦听罢,脸上露出了一丝不易让人察觉的微笑。夏元吉提出要麻喏巴歇国的钱,那便是默认下西洋的大事了,否则朝廷怎么去收钱?

而夏元吉本来应是不赞同下西洋的,因为从短期看、成本太大必定耗费国库。但是他显然妥协了,反对不了下西洋的整体大事,夏元吉把目光投向了现钱、很快就能收回的六万两黄金。

朱高煦觉得人与人之间总有分歧,总有人要妥协。夏元吉的表现,让他十分满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