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 奴儿干(第2/2页)

“淇国公胆子大,不过他眼下还算未失分寸。”朱高煦不动声色道。

丘福啥意思,朱高煦心头一清二楚!说丘福过分了,也没错,他丘福主张就主张;可今日的事情,简直算是逼迫朝廷国策了。

丘福倚仗他一向支持朱高煦、与朱高煦交情日久的情面,表现得比其它文武更胆大一点,倒也不意外。或许丘福也知道他今日的羁傲不逊程度,还不至于让皇帝动他罢?

但朱高煦忍了一口气,刚才还替丘福说了一句话;除了顾念情分,也是因为丘福的主张,与他的想法并不太冲突。

朱高煦走到御辇跟前,又对王贵道:“丘福的心情,朕明白。但有些事,不是想干就能马上干成的,人总得面对现实。”

王贵忙附和道:“皇爷说得是。”

朱高煦回到乾清宫东暖阁时,太监已经把奏章送了进来。朱高煦随便翻找了一会儿,看有没有重要的人上奏。很快晋王(朱济熺)、赵王(朱高燧)的奏章被他挑了出来。

晋王朱济熺先前已经奉诏了,这是他第二次上奏。称谷王被“废太子”的人押解到京,实属冤枉,请旨圣上恩准谷王返回藩国。

朱济熺等几个藩王,在“伐罪之役”时期约盟造反,他以为朝廷不知道吗?或许并不是,朱济熺可能在试探新皇的态度。

朱高煦又翻开三弟的奏章。三弟也不是第一次上奏,这回他在奏章里提出了十条建议,假装为朝廷出谋划策……在太祖太宗时期,藩王做这种事十分正常,并没有恶意。

朱高煦面对两份翻开的奏章,一言不发地瞧了许久。

国内的削藩国策,不止建文帝想干,其实朱棣登基后也在干。相比之下,朱高煦还是觉得父皇高明多了。

“王贵,你去传旨,召以下文武到东暖阁议事。”朱高煦忽然开口道。

王贵忙抱着拂尘拜道:“奴婢遵旨,请皇爷示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