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旧怨平兮新怨长(第4/4页)

“士起。”公孙伯圭见状不由叹气。“此事不怪你,亭中那人俨然是早就下定决心不给我个结果的……”

“非止此意。”关靖翻身下马,面色愈发难堪。“主公,当日你在平原,渤海归我处置,卢植长子确实是我当日故意为之……当时有本郡大族高氏谋逆,我让他去乱地运粮,实际做饵,结果死在了乱刀之下……今日事,全在于我!”

公孙瓒目瞪口呆,一时茫然。

而王门却忍不住在马上追问:“为何要做此事,害人害己?”

“因为当日高柳败退路上,主公曾与我说过那番话……他说他少年时曾为卢植儿子所辱,将来得势必杀之……”关靖根本说不下去了,只能朝着还在发愣的公孙瓒跪地谢罪。“臣万死,误主公大事!”

“不怪你!”公孙瓒怔了片刻,心中满腹怨气烟消云散之余却又赶紧下马扶起对方。“事已至此,我只有足下与此间诸位了……若是再因此弃你,岂不是真的沦为孤家寡人了?而且乱世当中,慈不掌兵,以他为饵又如何?只为他是卢植儿子吗?!也罢,也罢……大家随我去长安享受一番悠闲富贵又如何?”

关靖、王门眼见自家主公如此坦诚,也只能俯首称命。

另一边,公孙珣得知公孙瓒远去,方才起身出亭,却是准备往鄚县城中进行整军。

毕竟,此番万事已了,战事皆消,总要作出处置的,而且处置了此处各部兵马,还要南下一趟……虽然说了万事交给吕范,可是袁绍都死了,河北也已经实际上拿下,吕范的大略任务完成不说,更有书信到此汇报了一些他也难以处置的事情,总是要再走一遭的。

当然,最主要的一条是,春耕已过,公孙瓒的事情也已经结束,身为九州之主,难道要在这里整日养孩子吗?

就这样,公孙珣思虑万千,出门上马,但甫一抬头,却发现牵马之人竟然是莫户袧。

“你有何事?”公孙珣先不以为意,但很快就醒悟了过来。

“有件事情,小人一直以为该永远不提的,”莫户袧闻言当众在路旁下跪,难得言辞恳切,且瑟瑟发抖。“但这一次随大人出巡,见大人农事为重,宛如当日檀石槐大汗为部众捕鱼而征,却是知道大人大势不可逆,心中敬服;而这几日,更见大人明烛万里,凡事心中皆有计较,更是觉得……”

“更是觉得不说则慕容部将来难以自处。”公孙珣微微叹气,接口而言。“莫户头人……难得你有这个胆气说出此事。”

“大人已经知道我要说什么了?”莫户袧抬起头来,面色惨白。

“你一开口我便猜到了……”公孙珣在马上失笑。“不就是当年在弹汗山射了我一箭,差点要了我命吗?除此以外,还能有何事?辽西一事咱们早就算清了。”

莫户袧不敢再言,直接五体投地,周围侍从则纷纷愕然,继而纷纷拔刀。

“都不用如此。”公孙珣赶紧抬手制止。“你们不必惊慌,莫户头人也不必惊恐……这件事情……也罢,我原谅你了!”

莫户袧叩首不断。

“但是你须知道我为何如此大度。”公孙珣在马上稍微斟酌,然后缓缓而言。“一来事情太远,远到你不说我差点就忘了,所谓旧怨自消,遑论你主动坦诚;二来,彼时我只是一司马,正如儁乂与我当日一般,咱们之间当时其实并无真正名分,你为鲜卑人,见我烧你们王庭,激愤之下暗算于我,倒不算是背主;三来,此事其实只伤到我一人,便是为此引出了高玄卿一事,可本质上也在于我与夏育不和,与你无关……而既然此事只有我一人受害,我自然可以原谅你,不像大兄这件事情,虽然只是疑虑,却因为牵扯到卢师,我反而心中纠结,始终没法放开;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你现在乃是我的‘小人’,过去的事情就过去了,如何为我效力才是最该考虑的!”

莫户袧愈发叩首不断,以至于额头出血。

“莫户头人,”公孙珣转过身去,看着有些愕然的张晟言道。“你应该也猜到了,我将你与张晟将军叫到一起不是偶然,此番事了,张将军将会渐渐移太行山民往陕州河套一代屯垦,而彼处我方匈奴人独大,不免失衡……你在塞外,要率慕容部进军阴山,沿途收拢鲜卑杂胡,与他互成表里,以作援护,不要让我失望!”

“小人愿效死命!”莫户袧狠狠叩首于地。

“既如此,起来与我牵马吧。”公孙珣幽幽言道。“天色已晚,总是要走的。”

……

“太祖既诛袁绍,平河北,乃分州置牧,扩充霸府。众皆得表命,以州牧、将军、军师、曹掾属卫将军府,独公孙瓒不与他同,表为卫尉。瓒疑之,闻太祖北巡,乃于道旁面谒求释。太祖遂把其臂而笑:‘吾闻太上师臣,其次友臣。夫臣者,贵德之人也,区区之卫将军幕下臣,足以屈兄乎?’瓒遂昂然受命。”——《旧燕书》·诸公孙列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