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故将直笔记春秋(上)(第2/3页)

公孙珣闻的此言,不仅没有喜色,反而愈发黯然。

话说,之前数年间,汉室的名臣良吏们还都一直以打击豪强兼并为政绩,公孙珣自己更是早有认识,知道汉室危殆的根本在于豪强兼并。而如今,他却居然要鼓励豪强却又收拢流民,吞并人口?

这简直可笑!

然而,不这么做又能怎么办呢?

就身后的这些流民而言,他们一家数口人,却大多只带着几件破旧衣物,十几天的干粮,牲畜、农具基本没有。好点的,能再有一辆独轮架子车,差点的,连扁担挑子都是临时斫木而为。当然了,因为公孙大娘的存在,如今的流民家庭普遍性还会负着一个铁锅,这是逃亡途中必需的物品,方便耐用,是很多家庭最有价值的财产。

如此情形,不让豪强去收留他们,他们很快要么聚众沦为盗匪,要么就真的会变成路边饿殍,届时不要说铁锅了,便是身上衣物都会被人剥走。

而说到路边那些被剥去衣裳,甚至又被野犬啃食的尸首、腐骨,也难怪赵芸起初希望公孙定能跟父亲亲热一些,如今却又反而想着将孩子关在车内了。

“多辛苦一些吧!”公孙珣胡思乱想了半日也只能如此说了。“再分出两百骑兵来,交給后面的叔治(王修字)、伯槐(常林字)、文恭(枣祗),让他们一定严加约束队伍秩序……再多多遣人往前探路,告诉元嗣(韩浩字),不要再以行军立营的法子去找留宿的地方了,也不要过分靠近城池引起慌乱,以挨着树林的空地为佳,方便取柴木燃火煮水,实在找不到树林便以河流溪水为佳,活水喝起来总比死水干净!还有魏越那里,让他提前出发,去前面县邑坞堡处买粮食,务必报出我的名号来!”

周边诸多亲信义从纷纷听令而为,或是引兵向后寻王修与常林,或是往前寻韩浩、魏越。而身后护卫家眷的吕范、杨开、戏忠那里多少是了解公孙珣的,也居然没有派人来劝诫……须知道,公孙珣之前便派出了百骑给了后面的王修、常林、枣祗他们,用来约束流民秩序,而如今再加两百骑与他们,再算上前方开路、哨探还有购粮的队伍,那么用来防护公孙珣与身后家眷车队的人手,基本上就只剩寥寥几十骑了。

“君侯!”

就这样,随着公孙珣强打精神将一连串的命令发布下去,这只带着万余流民的队伍似乎有振作一新的意思,然而,还不过小半刻钟,韩当却忽然再度出言。“得快速度,麻烦已然来了。”

公孙珣和娄圭一时间全没有反应过来,只是本能往身后看去,不过却并未看到哪里有什么过分的骚动。

“要下雨了!”韩当无奈指着东侧天边提醒道。“速速找个地方避雨吧。如今只希望雨水不够大,不然今日晚间流民中怕是要生不了火了。”

公孙珣和娄圭齐齐望天,然后齐齐变色……果然,远处天边已经有乌云稍显端倪,只是距离尚远,实在是看不出具体分明来。

夏日雨急,之前乌云还在天边,半个时辰后就已经压到了跟前,而队伍虽然也有些慌乱,却因为身边巡视骑兵的增多,勉强压住了阵脚。不过,随着雨滴哗啦啦的打下来,视线受阻,慌乱还是不由自主的蔓延了起来,有人不免迟滞,有人却迫不及待的推搡与抢道,并进而引发了骚乱。

当然了,王修也是历练出来的能吏了,当即狠下心来整顿秩序,而骑兵们也随着他的一声令下,直接下马介入,拔刀杀人……明晃晃的刀子,被割下示众的抢道青壮首级,外加前面忽然传来消息,说是还有五里就能到达河间中水县了。

如此种种,到底还是让队伍重新安生了下来。于是,老弱们顶着铁锅挡雨,青壮们负起仅有的些许财产加速前进,反而使的雨中的这支组成怪异的队伍显出了一种诡异的秩序性。

当然了,五里路是睁眼说瞎话,真正的距离是十里路。

而且,近万人的流民队伍,不要说中水县那边根本不可能开城放人进去的,便是公孙珣也不可能允许他们入城……入城了又怎么安置呢?以如今的情形来看,若是一座小城多了万余流民,怕不是没过几日,这座城也要被流民裹挟失序。

实际上,真正的安置地点只不过是城外挨着城墙的一片空地而已,然后指望着夏日大雨不至于持续太久,到晚间时分能停下来,再让城中提供一些干柴生火罢了。

“君侯!”先发探路的魏越一马当先从城门洞中迎了出来,身后还有一个黒绶铜印的年轻人,俨然便是这中水县令了。“碰的巧了,这中水县令居然是君侯在赵国的学生,我那便宜本家魏畅!干柴和粮食的事情他都尽许了,咱们先进城歇息吧!”

“魏畅?”

公孙珣被淋的宛如落汤鸡一般,来到城门洞内方才看清刚才主动上前扶住自己的人,定睛一看,果然是赵国旧识,故鲁国相魏松之子,跟自己有几分师生说法的魏畅魏仲茂。

“是我!学生见过老师。”魏畅赶紧拱手微微解释了一句。“学生是去年黄巾乱后被点的中水令……老师放心,学生拼尽全力也要尽力凑出柴薪与些许粮食来,还请老师速速带师母入城吧,就在我官寺中歇息!至于老师的义从,我即刻让城中豪右、都亭各处准备一下,尽量腾出地方来。”

“仲茂啊。”公孙珣狼狈不堪,闻言却只是甩了甩身上水渍,并一时失笑。“能在途中遇到你,我固然很高兴,但此时雨水还在下个不停,恐怕不是入内的时候……让你师母带着妇孺们进城去吧,我还有事要做。”

魏畅、魏越,甚至是刚刚过来的娄圭、韩当,全都不明所以。

“义公。”公孙珣笑问道。“城外刚才咱们路过的那座小台子你注意到了吗?”

韩当当即颔首。

魏畅也赶紧插嘴:“那是本县之前瘟疫时用来安抚民心的祭祀台,高两丈,春日间才搭建起来,如今只剩土堆。”

“我就说如何这么巧,居然正对路口。”公孙珣愈发笑道。“义公,你速速将我的仪仗、伞盖,还有白马旗全部取出,选几个身体强壮平素不会生病的在台上与我摆好,我要看着队伍全部在城前空地上安顿下来。”

“君侯!”不等韩当说话,魏越便已经无语至极。“那伞盖如此高大,明显是遮阳的,如何能防雨?怕不是浸透了水,反而要浇人一头!”

公孙珣理都没理对方,只是催促韩当去做,并直接笑着甩手走出了城门洞,并在雨中催促着载有女眷的车子们速速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