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第4/4页)

“像,像,真像。”佳佳又按捺不住内心的激动兴奋地叫道。

“小妹妹识佛真快,很有佛缘。”导游笑笑说,“二位高僧见这里这么多佛像,急忙跪下参拜,认定这儿就是梦里的小西天。只听大佛说‘天圆地方,可作道场’,他们按照大佛的指点,在前面找到了寺圈,在这里建造了中华第一寺——慈云寺。”导游指着慈云寺的方向说完,顿了顿,接着说:“这座天然大佛,也有人叫它天门大佛,是因为它正好在天门沟的中央。大家看,大佛的身后就是天门沟,西边是大天门,东边是小天门,这里不是小西天是什么?”

众人按照导游的指示看,一脸的崇敬和虔诚。

佳佳跑着从不同角度照相。她那美丽的身段和一袭黑衣,张弛有致,动静自如,潇洒飘逸。

“那,大佛对面就是和尚坟吧?”刘慈云见导游半天不说话,就问了一句。

“对,大佛隔河相对的就是和尚坟,这里的人都叫它塔林。”导游接过刘慈云的话说,“因为这里建有和尚圆寂后安放骨殖的砖塔和石塔二百余座,塔依山势而建,错落有致,蔚为壮观。只可惜,在‘文革’中被拆毁了,现在只收集到塔铭四十多块。”

“塔铭就是和尚的墓志铭。”吕局长接着说,“它对研究慈云寺的历史状况和佛教宗派的发展演变提供了不少资料。”

“听我母亲说,日军进驻慈云寺时,就有一位地下党员藏在地宫中。那天晚上,那位地下党员蒙着面出来,杀死了几个鬼子,救出了王金凤阿姨。那蒙面人告诉王金凤阿姨,那地宫就在塔林下。”刘慈云将怀中的骨灰盒向上抱了抱说。

“塔林下是有地宫。”导游指着塔林的位置说,“大家看,由于造田修路,再加上常年雨水冲击和风化,地宫有的地方已经露出洞口了。瞧那一棵桐树旁的黑洞,那四棵桐树中间的黑洞,都是地宫露出的洞口。”

“怎么没有保护呢?”刘慈云喃喃地发问。

“景区管理处的人员太少了。”徐主任接着说,“景区正在开发,资金都用在重点项目上了。再说,这地宫里什么也没有,坟地,也很少来人。”徐主任一边说一边用双手拽住衣襟下摆像是做错了事似的。

“得弄,得保护。这地宫为我们抗战作出过贡献呢!”吕局长看着那光秃秃的塔林不容置疑地说,好像他就是项目的决策者。

“我们与市佛教协会已经商议维修了,和重修塔林一起规划。”徐主任放开抓衣襟的手,像是放开了束缚自己的绳索,盯着刘慈云问:“我们要不要到近前看一看。”

“不用了。”刘慈云说,“地上地下的情况我母亲都知道,我们知道地宫的位置就行了。”

“那咱们去看看天堂海。顺着路就能绕到青龙洞,看看青龙洞、象鼻山、聪明泉、七叠泉瀑布。”吕局长说着跳上车。他这么大声,是有意说给刘晓豫听的。在上边岔道口,他号召众人走着看天然大佛,刘晓豫坐在车上就没有动。他回头向车上看了多次,只见刘晓豫在车上翻看李斌的剧本,好像周围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似的。他沸腾的热血一下子凝固了,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那美女刚刚给他一个灿烂的笑脸,转脸又变成了寒冰。所以,他没有了演讲的激情,一路默不作声。现在,该开车了,车往哪开,他不发话不行了。他大声地说着跳上车,就是想引起刘晓豫的注意,可刘晓豫正沉浸在李斌写的剧本里,甚至都没有抬一下眼皮。

刘晓豫在上边岔路口对吕局长报以微笑后,目光回转到李斌脸上,只见李斌在怔怔地看她,而且目光是聚焦在她手里的剧本上,遂感到了些许不安。人家年轻人把剧本交给你,美其名曰是请教,实际上就是想让你看一下,你拿到手里头这么长时间,还没有真正看上一眼,真是太不礼貌了。正好天然大佛她也看过,而且还拍了照片。今天佳佳拿着摄像机,肯定记录下不少东西,想看,回去导到电脑里再细细品味。想到这儿,刘晓豫将李斌的剧本翻到扉页,认真地看了起来。她就有这个本事,只要自己办公写作看书,无论在什么场合都能沉下心,不受外界干扰,天大的事儿也与她无关。

剧本的扉页是主要人物表。第一个名字就是刘晓豫的奶奶刘会贤,第二个是王金凤,其下依次为李玉贞、李铁柱、李母、栓子、陈泽仁、马群英、王富贵、杨金旺、刘根、郭疯子、郭进宝、王友池、瘦猴、三姨太、松本,用的全是真名实姓。刘晓豫的嘴角笑了笑,心想,你写的是电影剧本,又不是记录片,全用真名实事,就没有创作余地了。从文学艺术的层面来说,这年轻人的创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从刘晓豫的感情层面来讲,这年轻人的作品是给她的最好的精神食粮。她看到这些名字就激动不已,她渴望了解奶奶在巩县荡气回肠的每一个细节。她翻开第二页,如饥似渴地看了起来。


[1]今天晚上,今天夜里。

[2]麦杆被压扁后形成的短小柔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