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章

但是别看王淳之下手这么凶残, 却非常受百姓的拥戴。

要不然百姓们也不会为王淳之他们开城门了。

因为王淳之善恶分明,只诛杀恶人, 只拿那些不义之人的不义之财,并且过城时不会惊扰百姓分毫。

对比鲁王军队从他们这里风卷残云的过去,王淳之的军队比鲁王军队稳多了,也让百姓更加信任和依赖。

于是,放着有好感的兵丁的面,城中的百姓们不禁把他们见过的两支军队给做了一个对比。

然后逮着就近的兵丁们猛夸。

因为兵丁们不伤害他们,百姓们就对他们多了亲切,少了疏离。

而听到百姓夸他们, 贬鲁王军队做对比的众兵丁们心中十分复杂。

他们没有想到,只是换了一个主公而已,他们居然看到了百姓们面对他们的另一面。

不再是惧怕恐惧和憎恨,而就像面对普通亲邻一样。

这种感觉对他们来说非常的陌生, 是自从成为鲁王手底下的兵时就消失掉的东西。

而现在, 那种感觉又回来了。

心里面酥酥的,麻麻的,让他们心生痒意的同时,也对曾经的自己愧疚起来。

以前的他们真的是兵匪, 而并非一个真正的兵。

这些都是王淳之教导他们的。

王淳之从齐地席卷而来,有时候还会兵分数路,因为纪律严明,不仅不会骚扰百姓, 还会反过来保护百姓们,可着实在民间积累起了好名声。

有时候王淳之的军队还没有到地方,就已经有收到消息的百姓们自愿打开城门来迎,这可把某些人给气的直跳脚。

有些县城是被人霸占的, 有些县城则只一群稀稀拉拉的百姓们。

因为家里面的粮食已经被搜刮走了,那些百姓们只能背井离乡的寻求一条生路。

王淳之见状,拿出粮食,让百姓们用自己的劳力换取应得的报酬,重新建设已经破败的县城们,而后他派遣人留下来负责管理。

看到王淳之又把一个县城的粮仓给装满,军队的士兵们感到胆战心惊,小心翼翼的去问谢小天,“敢问谢先生,我们的粮食还剩下多少?”

他们生怕主公给百姓粮食太多,把自己的军队给饿着了。

谢小天笑着道,“你们放心好了,跟着我们主公,最不用担心的就是缺粮。”

军队的人不解其意,但是那么多县城看下来,他们家的粮食还是没有见底,到了后面,见到王淳之再次把粮食拿出来让百姓们用劳力换取后,整个军队已经见怪不怪了。

总之,王淳之所到之处,除了那些作恶的人,可谓是一片安稳。

去的时候他们轻车从简,回来的时候带着数万大军,行程自然变慢,更别提一路上的建设,就算要走,也得留下可信的人继续维持秩序才行。

不仅有明面上的,还有暗中的人盯着,一旦留守在这里的人生了异心,王淳之那边就会迅速知道。

而王淳之还没回到琅琊的时候,琅琊就已经开始流传起了琅琊王的事情。

琅琊地界的百姓一听,简直与有荣焉。

“王家堡主可真有本事啊,就是怎么突然就成了琅琊王了?”琅琊地界的百姓们高兴的同时也感到奇怪。

而早就和族人互相通过气的王家堡内就是纯粹的热闹了。

王若澜没有想到王淳之真的这么能干,这么早的就打出了旗号。

老爷子高兴道,“不管咱们王家以后能不能成事,淳之这个琅琊王绝对能青史留名的。”

怎么说呢,王若澜就是文人,他太清楚那些文人的秉性了,除非他的儿子能一直走到最后,要不然什么样的脏水他们都敢往败者的身上泼,想到这里,他就感到头疼。

“不行,我不能坐以待毙,这就去召集足够的人手去写文章。”王若澜起身道,匆匆离去。

写文章干什么?夸人啊。

乱世之中,尽管文人的声音微弱,但是也总比什么都不做来的强。

在王若澜的动作下,王淳之还没回来琅琊呢,名声就开始朝着山东各处扩散开来。

也不知道在这落后的时代,这些消息是怎么扩散这么快的。

王淳之口号喊的响亮,为人做事更是妥帖漂亮,再加上有心人宣传,很多人都知道了王淳之的‘仁义’,纷纷想着去投奔,哪怕去除掉了大部分的人,王淳之的军队仍旧如滚雪球一般,越来越壮观。

与此同时,某些人也动了。

王家堡内,李平安第一次给老爷子透了底,李老爷子心里一惊,失态的打翻了自己手中的茶杯,豁然起身,不敢置信道,“你说的可是真的?”

“千真万确。”李平安道。

比起之前心里还会患得患失的他来说,现在的他已经沉稳了许多,毕竟多次一个人办妥事情,对这个少年来说是一个极大的磨砺。

“如果琅琊王以后真的能兑现自己的承诺,那么你爷爷我绝对能把那些老伙计都拉进来。”李老爷子道,并没有坐下,他也坐不下去,而是一直来回走动极力缓解自己心中的震惊。

王淳之承诺他得天下后可以让商人之子也能参加科举。

这对他们这些有钱却不能得到名望的商人们简直就是天大的诱惑。

原先李老爷子愿意跟着王淳之干,那是因为他看好王淳之,但是任他想破脑袋,他也不敢想象王淳之居然会给予商人们这样大的恩赐。

可以说,就这一个条件,就足够那些苦于身份的商人们倾家荡产的去支持王淳之了。

好半天,李老爷子才冷静下来,道,“平安,过几天不是又有一批南方商人们要过来这边么,你把这个消息透露出去,让那些人全都带回南方去,就说,商人的子嗣未来能不能也参加科举,就看他们的力量了。”

王淳之的确承诺了商人子嗣可以参加科举,但前提是他能真正为王。

要不然空有口号却办不到有什么用。

但是现在不同了,如果王淳之只是一个小小的王家堡堡主,商人们自然会认为王淳之在说大话,说不得反而会记恨王淳之戳到他们的痛处。

琅琊王所带来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一旦王淳之真正拿下山东,真正成为一方诸侯,有了争夺天下的一丝希望,那么那些眼前看到希望的商人们只会前仆后继的跑过来支持。

去支持别的诸侯,能得到的只是钱财上的回报,王淳之却惠及了他们的子孙后代,能让他们改换门庭。

谁的承诺更诱惑,一目了然。

“平安,你以后就专门负责南方,我去通知一些老伙计,来负责北方。”李老爷子安排好道,苍老而又年迈的身躯里好像突然涌进了一股活力,王淳之对商人们的承诺,让他重拾起了年轻那会的雄心壮志。他知道王淳之一下子让地位最低的商人从最底层翻身所带来的阻力有多大,但是为了后代子孙,拼上一把又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