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第2/2页)

这样的结果,就是明明日伪军四五千,面对一个团为主力的八路却觉得到处都是敌人,被“重重围困”。

当年国民党军新1军在东北有被俘的军官不服气,说土共每次都是几个打一个,凭着人多。有位明白人张正隆先生说了,进东北的时候国军可比共军多,这种情况下老是让人家几个打一个,只能说双方的指挥水平的确有差距。

这回,曾思玉、杨俊生是不是用兵如神暂且不说,日伪军跟中国足球队一样的布防水平倒是大有帮忙的意思。

日伪军布防的混乱,还在于其指挥系统的紊乱。从实战来看,八路军攻进清丰后,伪军基本失去指挥。那位薛道尹的指挥能力再没体现,实际指挥战斗的是邯郸日本陆军联络部来开会的名取大尉——此人既不是那支“冀南剿共保安联合军”的指挥官,也不是薛兴甫那支战斗力还不错的卫队的指挥官,连清丰城里最大的日军成建制部队,大名来的那个步兵小队也不隶属于他。他可能仅仅因为军衔和官职最高,被临时推举为指挥官,所谓“兵不知将,将不知兵”,螃蟹钓桅杆——悬空八只脚,大概指的就是名取大尉这个情况了。

这要能打好才怪呢。

从记录来看,八路军打伪县府还是费了些力气,这应该也不奇怪。因为薛兴甫那个“三国混成”的卫队,还有藤坟那个日军小队,肯定都在这儿。说起来也有好几百兵力呢,如果不是一开始就被打乱了阵脚,闹不好真能死扛一阵子。

说着说着,忽然发现,这名取大尉是“散华”了,那藤坟大尉怎么跑出来了?

都是大尉,这命怎么就不一样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