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0章 十面埋伏(十一)(第2/2页)

“八嘎!”

一名日军指挥官将战刀鞘摔在了地上,然后双手握着刀柄,朝前猛地一指,“给我冲锋,杀进石林。”

接到他的命令,那些鬼子们立刻蜂拥而上,朝着石林冲去,从远处看去就好像一群蝗虫。

这时候,郑啸他们在石林中已经停下了脚步,他们回头看了看朝着石林冲来的鬼子,然后都笑了,“奶奶的,在这里跟老子打,纯粹是自己找死。”

咻咻咻,一枚枚手雷从石林中飞了出来,划过石林前的空地,在飞到鬼子头上的时候忽然爆炸开来。

这些手雷都是鬼子的甜瓜式手雷,被郑啸等人缴获,反过来对付小鬼子了。

甜瓜式手雷,也就是91式手榴弹,是日军三十年代使用比较多的手榴弹,在很多抗战影视剧内被广泛采用。

日本是世界上最早发展军用手榴弹的国家之一。

早在日俄战争期间,日本就大量使用了利用山野炮弹弹体、弹箱、罐头盒等改装的手榴弹。

通过这场战争,日军充分认识到手榴弹的威力和使用前景,并加以大力发展,到二战开始前,研制和装备的手榴弹已达10余种,除少数特种弹外,大部分属于防御型手榴弹。

不过二战期间,由于日军将掷弹筒和轻机枪装备到步兵小队,与同时期其他亚洲军队相比,班一级的火力强度具有明显优势。

而手榴弹在日军步兵装备中的地位已经有所下降,在连队一级,手榴弹的储备数量甚至低于掷弹筒弹。手榴弹并不配发到每个士兵手中,但不配枪的辎重兵,医护兵等一般会携带1-2枚手榴弹用于自卫。

二战中,日本并未研制出更多的新型手榴弹。战争期间真正大量使用的手榴弹只有几种,但它们却各有特点。

91式手榴弹于1931年正式装备日本陆军,是日军装备的第一种现代化手榴弹。它的前身是1921年研制的大正10年式手榴弹,两者尺寸、结构和性能十分相似,但大正10年式手榴弹全弹质量530克,较91式稍重。

大正10年式手榴弹在“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后逐步停止使用,代之以91式和97式手榴弹。主要原因是大正10年式手榴弹只在弹体下部设有一个较窄的定心环,在掷弹筒内运动时的稳定性不太好,精度有限。

为解决这个问题,改进的91式手榴弹在弹体上部也增加了一个定心环,使得弹体上下基本对称,在用掷弹筒发射时基本解决了晃动过大的问题。

91式手榴弹既可用大正10年式掷弹筒发射,也可用后来的89式掷弹筒,此外还可以手投和用枪挂掷弹筒发射,故称为“三用”手榴弹。

不过,这种手雷被郑啸他们使用出来,威力似乎大了几分,手雷在半空中炸开,碎片都是覆盖面较大,使得更多的日本鬼子受到了伤害。

郑啸他们一下子就扔出来二十多枚手雷,覆盖了几乎石林前整个横截面积,让冲到近前的鬼子都没能逃的脱。

爆炸声此起彼伏,烈焰在石林前升腾着,一枚枚手雷爆炸开来的弹片,霎时间笼罩了天地之间,让那些鬼子露出了绝望的眼神。

等这一连串的爆炸过后,石林前倒着数十日军,他们大部分是受了伤,痛苦的地上呻吟着,很多人的身体都被弹片切碎,成了终身的残疾。

手榴弹和地雷很多时候是制造伤员,这样就大大增加了对方部队的负担,因为伤员比死者要麻烦多了,需要抽出一大批人力物力来照顾。

后面的鬼子齐刷刷的停住了步子,他们谁也不敢朝前一步了,因为这一幕太恐怖了,让很多鬼子都觉得喉咙发干。

死亡不可怕,最可怕的是生不如死,那样的折磨将是终身的,到死那天才能解脱。

“这伙敌人太恐怖了。”所有日本鬼子瞬间达成了共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