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目标不改(第3/3页)

朱德以一种直率坦诚的、永不慌乱的目光,凝视了李德一会儿,而后转向博古。他是个厚道稳重而又深沉的人。博古虽然年轻而且有着明显的失误,他也绝不因此而不尊敬他:“博古同志,除了命令部队达成掩护红星纵队、红章纵队迅速过江之外,别无办法!”

“是的!用火急的命令,催促中央纵队过江!”博古此时,可谓百感交集。自从到中央苏区之后,短短的时间内,他真是历尽了艰辛。他曾亲临过广昌前线,枪炮轰鸣、血肉横飞,和无穷无尽的争议,都无休无止地交织在一起。他目睹了各种场面,处理了数不清的事情。他像一个围棋新手在下一场布局混乱的围棋,上边的指令,下面的抗争,左右的掣肘,使他举棋难定。他只能抬头看李德:棋子该往哪里落,然后就按照李德的眼色落下去了。有多少对的多少错的几乎难以理清。湘江之战,使他真正看到了红军命运的危殆。

不知道过了湘江之后还会遇上什么风浪和暗礁,他觉得全部精力已经丧失,心情分外沉郁。他聪明,经验却贫乏。他的智慧宝库中找不到解脱目前困境的任何启示,只能又重复地再说一遍:

“用十万火急的命令,催中央纵队火速渡江!”

他们已经疲倦到极点,草草吃了送来的玉米粥,就在三官堂的一间小屋里安歇了,只留下值班参谋人员,有急事时唤醒他们。

李德和博古互道了“晚安”,刚刚躺下,机要处又送来了三军团的急电,报告他们受到桂军的巨大压力。他们交换了一下意见,委托总司令全权处理。

朱德,在这时是这支红色西征军的大脑和意志的体现。他性格诚实,心胸宽广,谦和仁慈,忠厚长者之风掩盖着他品格的另一面——倔强豪放,临危不乱,遇敌不惊,一切处之泰然。这种可贵的品格除了来源于他的天赋素质外,更是在社会动荡的艰苦岁月里,靠不断地汲取人民身上所固有的优秀品德而逐渐形成的。

他亲临火线的勇敢精神是举世公认的,但他的勇敢富于思想内容,体现出意志坚强、目标明确,具有胜而不骄败而不馁的顽强精神。不管统率十万胜利大军还是带领一个班的溃败战士,都能体现出他的将帅风范:绝不因为兵多将广而趾高气扬,也绝不因全军溃散而气馁心丧。他不怨天尤人,不争功,不诿过,永不懈怠地奋斗!

他德高望重,但有时在激烈的党内路线斗争中,由于他主要分管军事,也更专注于军事,而处在不被重视的地位。譬如他既是红军总司令,又是军革委主席,可是,在“最高三人团”的决策圈内却没有他。

他从不计较这些,而是不遗余力地把全副身心投入工作!历数红军所走过的路程,每向前推进一步,都脱不开这只农民式老军人的有力的手!

“一定要他们镇定……”他盯着地图,仿佛看着三军团浴血奋战的战场,心中涌起一种难以尽诉的感情。他知道,如果不是压力过大,彭德怀是不会叫苦的。他以前所未有的严厉大声说,“再给中央纵队和军委纵队发报,十万火急,迅速渡江……每一秒钟,都是战士的鲜血换来的!”

“总司令,你也去休息吧,”作战局的同志语音里透着无限关切和爱戴,“夜间不会再有太大的变化。”

“我等总政委回来……你们先去打个盹吧……总政委回来之后,你们抽两个人跟我到一军团去,全军突围的重担都在他们肩上了。如果他们不能顶住,在中央纵队还没有完全渡江的情况下,问题就严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