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完美的入侵(第2/5页)

卡尔迈勒通过电台发表讲话后,喀布尔的市民如梦初醒。阿富汗人马上意识到,这次政变与以往相比大不相同,因为苏联人来了。苏联外交部宣称,苏联军队是“应以卡尔迈勒为首的新的党和国家的领导集体请求”开进阿富汗的,军事行动仅动用了有限兵力。同时,苏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批准了给苏联各驻外使馆的指示——必须向驻在国说明,苏联方面是“考虑到阿富汗新领导人关于要求援助反击外来侵略的请求,根据苏阿友好条约,苏联遵循自己的国际主义职责,决定派遣有限数量的苏联军队进驻阿富汗”。

各国驻阿富汗使馆当天四处联系,希望能第一时间面见这位新总统,都一一碰壁。卡尔迈勒正待在莫斯科,直到喀布尔局势恢复平静后,他才被允许从苏联回阿富汗。他在苏联内务部高级官员的陪同下,乘飞机回到喀布尔。卡尔迈勒肩负着沉重的使命:在苏联的“帮助”下建立一个全新的阿富汗。

卡尔迈勒被苏联扶植上台,立即着手进行组阁、制定内外政策等工作,在阿富汗开始了新的统治。12月28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卡尔迈勒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并成立了新内阁和最高革命委员会。

当日,苏共中央总书记勃列日涅夫向卡尔迈勒致贺电:

衷心祝贺您当选为阿富汗人民民主党中央委员会总书记和担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最高的国家职务。我以苏联领导人和我本人的名义祝愿您在为友好的阿富汗人民的幸福而进行的多方面的全部活动中取得重大成就,我相信,在目前条件下,阿富汗人民能够捍卫四月革命的成果,新阿富汗的主权、独立和民族尊严。

12月29日,卡尔迈勒宣布了阿富汗新政府的施政纲领:新的民主政府的民族历史使命是,加强和发展阿富汗民主共和国进步的社会政治原则,把反封建的、民族的、民主的、反帝的、反买办的革命进行到底。他承诺,释放全部政治犯,加快发展经济,尊重阿富汗全体公民的自由。

阿富汗会如此快的从一场入侵中恢复过来,然后随卡尔迈勒投入一场新的“革命”?

法国作家兼记者帕特里斯·弗朗塞斯希真实记叙了他在苏联入侵后目睹的喀布尔街景:

1979年12月30日,我和帕斯卡尔·马努基安(法国新闻记者兼摄影记者)结伴来到喀布尔采访。三天前我还在游击队的陪同下奔走在查布尔省白雪皑皑的大草原上。在身披褴褛衣衫的与世隔绝的游击战士们中间,我感到了一种决心和一种自豪。

可是一到喀布尔,这种感觉就烟消云散了,我看到的是一个遍体鳞伤、束手待缚的城市。到处是头戴天蓝色便帽或灰蓝色大盖帽的苏联伞兵,这些金发或棕发士兵腰挂短枪,以征服者的姿态出现在大街小巷,在洁白的雪地上深深刻下他们的皮靴鞋印。马路上空空荡荡,整个首都笼罩在一种奇怪的寂静之中。寥寥无几的行人把脑袋缩在粗呢大衣领子下默默地匆匆而过,顾不得看一眼从身旁掠过的刚来的入侵者。几辆巡逻车孤零零地从街上隆隆开过,它们的履带在柏油路上留下道路压痕。

当天晚上,我下榻在喀布尔饭店,从窗口目睹了入侵者在该市的最后一批战斗。阿明的几个拥护者面对红军强大的压力不甘失败,仍在作最后的反抗。两个小时的战斗就解决了问题。

12月31日,气氛平静了下来。被掐住了脖子的喀布尔慢慢地从害怕和惊慌中平静下来。

后来几天,在通往北方的公路上,一批批车队轰轰隆隆地向喀布尔直奔而来,好像是开进了史前时期巨型动物无底的咽喉。喀布尔仿佛是个吃不够的大肚汉,什么卡车、吉普车、装甲车、油罐车、装载坦克的平板拖车、广播车……成千上万辆黄褐色的车不分昼夜源源不断地从入口处开进了市区。入夜之后,登上洲际饭店顶楼远望,那一队队开着前灯的不知疲倦的车队犹如一条条火龙照得全城像着了大火似的通明。三个月后,我沿着通向苏联的生命线喀布尔—马扎里沙里夫公路往返走了一趟,又遇到了望不到头的苏联车队。

首都郊区兵营林立,红军士兵像高大的看门狗一样守在东南西北各个方位点上,随时准备投入战斗。我们匍匐在土坡后面仔细观察,吃惊地看到一排排坦克像接受检阅似的整齐地停在兵营里,巨大的雷达耸立在铜架上不停地旋转,无数的帐篷、卡车、壕沟以及指向四面八方的大炮部署得极其严密。

与此同时,苏联的宣传机器全力开动。在绰号“真理部”的苏共中央宣传部大力粉饰下,一切看起来不像是苏联对阿富汗的入侵,倒像是阿富汗在苏联的帮助下获得了“新生”。事实上,这究竟是“入侵”还是“新生”,只能从阿富汗人民的真实遭遇来判定。

1979年12月27日晚上,当苏军坦克向喀布尔电台发起攻击时,守卫电台的阿富汗政府军在极端不利的情况下顽强抵抗,击毁了两辆苏军坦克后电台才被苏军占领。在许多街区,赤手空拳的喀布尔市民同苏军进行了战斗。已被苏联顾问解除了武装的阿富汗政府军士兵也不甘束手待毙,他们奋起抗争:在阿富汗政府军步兵第8师的驻地卡尔加,士兵们把苏联顾问抓了起来当人质;在第4装甲师的驻地,阿富汗官兵拒不投降,与苏军展开战斗。抵抗失败后,苏军逮捕所有敢于抵抗的阿富汗官兵,许多人作为“危险分子”被处决。

在苏军对喀布尔发动进攻的当天晚上,几百名喀布尔市民死于苏军的枪口之下。在喀布尔西北郊,12名阿富汗青年出于义愤,用石头袭击苏军,苏军用机枪将这12个青年统统打死。喀布尔成了恐怖之城,晚上实行宵禁,苏军坦克和武装直升机整夜巡逻,强烈的探照灯光柱不断划过夜空。

1980年初,2000多名喀布尔市民聚集在普里哈尔基监狱门口,要求释放全部政治犯。现场的苏军接到了镇压命令,苏军士兵用机枪向手无寸铁的人群扫射,现场死伤数百人,更多的人则被当作政治犯关进了普里哈尔基监狱。

就这样,阿富汗人血液中所特有的酷爱自由、骁勇善战的精神被苏军的入侵唤醒了,他们要继承祖先们在抗击外国侵略者斗争中的英名。要知道,在阿富汗第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后,南亚地区便一直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印度的响尾蛇、孟加拉的猛虎、阿富汗人的弯刀,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物。

现在,阿富汗人的弯刀已经对准了入侵的苏联人。就像一首古老的阿富汗民谣所唱:“如果剑已出鞘,你就投入战斗吧。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凯旋回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