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史例述评(三)(第2/3页)

克伦威尔改变了这一切。他所领导的共和政体有计划地令海军担负起护航的责任,而且护航范围是前所未有的。正如科贝特所说,这是海军思想的一种全新战略观念,即控制贸易航线。控制贸易航线必备的两个战略要素是:一支机动的海军;供海军驻泊的靠近航线的作战基地。海军初次到达国外海域时,只有依赖友好国家的港口。这种依赖不仅不方便,还缺乏稳定性,必须获得港口。为了保护航运,英国海军进入地中海,经过多年努力,最终取得了直布罗陀、马耳他、塞浦路斯、苏伊士、亚丁等地区。英国还一度占领丹吉尔、科西嘉、梅诺卡岛。

1652年战争爆发时,英国和荷兰除了在各自本土海域部署主力舰队外,双方在地中海也有海军分舰队。英国海军分舰队司令部位于里窝那,这里是托斯卡纳的主要港口。托斯卡纳大公认为,他的领地成为英国贸易的商场和中心更有利于其统治。战争开始时,地中海的荷兰海军大部集中在土伦港外。对于法国和西班牙两个互相交战的国家,英国表面上保持中立,克伦威尔则是倾向于西班牙,促成了西班牙属地厄尔巴岛的隆贡港对英国友好开放。法国虽然不愿意承认一个敢于砍国王头的共和政体,但是不久之后,它也像西班牙一样企图得到克伦威尔的支援。

请特别注意当时条件下地中海和北海的一些问题。近来,英国再一次面对这些条件,美国现在所面临的大西洋和太平洋的问题也与它类似。英国海军将85%的战列舰集中在英国海军必须坚守的地方,原因是靠近英国本土海岸也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海洋强国——荷兰。1566年以前,荷兰各省还是西班牙的属地,其后的四十年里,荷兰人不懈斗争获得了胜利,很大一部分原因来自于英国的援助。在这四十年里,荷兰的贸易和海军实力得到了发展。在克伦威尔当政时期,荷兰商船的数量已经超过了英国。这两支海军在开战之初,可谓是势均力敌。这些情况以及由此而来的两国的海军部署,对于1652—1654年第一次英荷战争有重要影响。这时期,恰逢法西战争正酣。荷兰的政治结构是一个松散的、各怀猜忌的省际联盟,而军事效率所需的是行政和组织的统一。相反,克伦威尔的强势,使英国海军在精神上和形式上前所未有地集中。胜利总是眷顾奉行集中的一方。

起初,荷兰在地中海的兵力占优势,英国的兵力不多又分散,一部分由指挥官带领泊于里窝那港,一部分就在地中海东部护航。荷兰指挥官恰好置身英国舰队之间,他首先监视并封锁了里窝那港,然后在内线巧妙地运动以掩盖位置和意图,同时又总能居于两支分散英国分遣队的中央位置。结果,1652年8月28日,本该获得商船增援的英国地中海东部分遣队,被迫在厄尔巴岛之外迎战。这支分遣队遭到痛击被逼入隆贡港,损失军舰一艘。这艘军舰后来又被驻泊在里窝那的英舰夺回,并在隆贡港重新归队。

荷兰舰队继续游弋在厄尔巴岛与里窝那之间,保持其位置优势。两名英国指挥官互通消息后决定设法会合,待厄尔巴岛的舰船修复之后再战。英国政府对里窝那的指挥官不满,将指挥权转交给厄尔巴岛的一名指挥官,这位指挥官对所预料到的每一件意外都做了指示。然而,不论兵力还是位置,都对他很不利,而他的对手却占据着中央位置。出乎意料的事件终于发生了,1653年3月初,里窝那分舰队被迫单独迎战而遭到痛击,只有一艘军舰幸免被俘。这位新任指挥官不得不率领厄尔巴岛的舰船退出海峡。英国于是放弃了地中海,直到战争结束前,再也未能重返地中海。

这次战斗之前,有关的两名英国军官和英国驻里窝那外交代表,曾写信迫切要求请求支援,曾经得到政府的同意。在这之前的北海和英吉利海峡的早期,总体是对英国有利的,英国在这里的实力很雄厚。早在1652年8月,英荷在普利茅斯港外交战,看上去双方战成了平局,但荷兰在这次战斗中并没有什么损失,却成功地打开了一条通路,英国人却退入港内不再出动。所以胜利应该属于荷兰。最后,荷兰舰队司令勒伊特目送所护卫的船队进入大西洋,而后又带领一些返航的商船驶回海峡,同德威思所统率的主力舰队会合。

1652年9月28日,肯特之战爆发。会合后的荷兰人在舰船数量和质量上均处劣势。此役英国获得了胜利。英国政府受到鼓舞,认为这是一次决定性的胜利。时节已晚,英国人认为荷兰人不会再大举进攻,于是将舰队分散去执行一些任务。为了呼应地中海的求援呼吁,一支20艘帆船组成的中队起航前往地中海。荷兰人却又派出一支300艘商船组成的舰队,在特朗普所率领的73艘舰船的保护下,驶往大西洋。英国主力舰队因兵力分散舰船被减少至37艘,在1652年11月30日遭到惨败。于是,驶往地中海的英国舰队又重新归队。这时,荷兰巡洋舰在英吉利海峡盘桓长达数周,英国却只能无奈地忍耐。消息传到里窝那时,大公曾因其中立地位遭到侵犯而震怒,于是不再允许交战国使用其港口,迫使地中海的舰队军官放弃会合后再战的计划。

为此,彻底军事化的英国政府,吸取了这些教训,遂将全部海军集中到本地海域。1653年2月,当特朗普率领一支护航队由大西洋返航时,他所率领的70艘舰船同80艘英国舰船相遇。商船成为累赘,舰船数量又处劣势,虽然如此,荷兰人也在这些不利条件下奋力苦战,最后荷兰四五艘战舰被击沉,4艘战舰被俘,约35艘商船被掠。

这时,蒙克恰好在海军服役,他指挥一支分舰队参加了战斗。这是一位经历尼德兰战争和内战锻炼的战士,他后来成为查理二世复辟的主要人物。蒙克坚持,不能用分散的兵力来执行当前的任务。英国的位置对于经过英吉利海峡或北海通往荷兰的商船航线比荷兰更有战略优势。然而,如前所述,位置的优势全在于对它的利用。

1653年之战以及之后的战争,兵力集中以及舰队良好的军事组织能力和政府的军事远见,对战争有着决定性影响。在航线被封锁18个月后,荷兰的贸易陷入停顿,1500艘荷兰商船被掠。据称这个数字相当于当时英国商船的两倍。通过这个对比,不难看出两个国家之间的贸易竞争以及英国制定航海条例的动机。英国对荷兰贸易航线的打击,直接导致荷兰税源枯竭,工厂倒闭,商业陷入危机。须德海桅樯林立,国内饿殍遍地,街头杂草丛生,阿姆斯特丹1500幢房屋人去楼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