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筋疲力尽(第2/5页)

西线的战局并非像人们12月在尚蒂伊所做的设想那样发展。但是,根据8月份的情况看,霞飞制定的目标似乎还是有可能实现的。德军的总兵力已经居于劣势。在凡尔登和索姆河,德军都处于守势。在东南战场上,德军与奥匈的联合军队处于守势。奥地利人在意大利也处于守势(8月6日,第六次伊松佐战役开始,打了12天的仗,奥地利有10万人伤亡)。奥斯曼帝国处于危难之中,尤登尼奇的高加索战役和阿拉伯人的沙漠革命折磨着土耳其人。为了描绘一个更完整的大战局势,还需要提及另一动向,法国将军萨瑞尔正向萨洛尼卡的北面调兵遣将,他准备调动25万兵力,包括23个由英国、法国、意大利、塞尔维亚组成的步兵师。协约国有足够理由相信一点,只要继续向德国施压,德国很有可能像奥匈帝国一样走向崩溃。黑格有一个信念,德国人已经不可能有足够的人力和武器维持他们的防御线不受损伤。也就是因为有这个信念,他才不断在索姆河敲打德军。

然而,就在这个关键时刻,发生了两件事,致使局势发生逆转。布鲁西洛夫给维也纳带来巨大的威胁,这迫使维也纳把所有的军队都置于德国的统一指挥之下。康拉德大声叫喊抗议,但此时已经无人关心康拉德的想法;毫无疑问,如果反对康拉德的人能在后续人选上达成一致,康拉德恐怕早已被解职了。整个东线都置于兴登堡的指挥下,其实也就是置于鲁登道夫的指挥下,他很快就能从波罗的海的消耗战中摆脱孤立。当他获得东南战区的指挥权后,立刻不再强调他的部队是不能调往别处的说法,将他储备的东北部战区的部队调出。几百列火车的士兵、大炮、补给开始涌入加利西亚。随着这些德国部队进入各自的位置,布鲁西洛夫希望重新展开攻势的机会迅速消失了。

就在此刻,罗马尼亚决定投入协约国的怀抱,此前,罗马尼亚一直在犹豫,犹豫的时间足有几个月。虽然罗马尼亚王室是德国普鲁士霍亨索伦王室信奉天主教的分支,但是罗马尼亚政府最终还是选择了协约国。布鲁西洛夫的胜利促成罗马尼亚的决定,特别是布鲁西洛夫占领了布科维纳(Bukovina),这块地方是哈布斯堡王朝的一个省,与特兰西瓦尼亚(Transylvania)地区毗邻。虽说特兰西瓦尼亚对别人来说重要性并不太大,但是对罗马尼亚人来说却非常重要,其重要性不仅因为在这块土地上生活的混杂人口中有许多罗马尼亚人,还因为这块土地被奥地利人在1868年劫掠走,所以罗马尼亚人渴望吞并它。罗马尼亚人害怕如果现在不采取行动,俄国人将永久占有它。

8月17日,罗马尼亚签署了一个秘密协定,按照这个协定,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协约国承诺归还特兰西瓦尼亚。协约国还答应将动用萨瑞尔从萨洛尼卡带出的军队保护罗马尼亚不受邻居保加利亚的攻击(保加利亚加入同盟国,渴望弥补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失去的土地)。不过,就在那天发生了一件具有讽刺意义的事,一支主要由保加利亚构成的部队,在德国将军马肯森指挥下,攻击了驻扎在希腊的一个名叫弗洛里纳(Florina)村庄里的萨瑞尔的军队。萨瑞尔被迫后撤,后撤行动长达三周时间。然而,罗马尼亚人的骰子已经投下。

8月27日,罗马尼亚宣战,宣战那天的晚上,罗马尼亚派遣23个师大约有40万军队通过罗马尼亚和特兰西瓦尼亚之间的穿山隧道。隧道那边,只有3.1万奥匈士兵。从这点看,特兰西瓦尼亚战役没有任何悬念,肯定是一次迅速、顺利的征服行动。

协约国获得50多万罗马尼亚军队,表面看像是大战期间最伟大的胜利之一,但它实际上变成最徒有其名的胜利之一。是否接纳罗马尼亚加入协约国,本身就是一件有争议的事,英国的劳合·乔治和俄国的阿列克谢耶夫将军就持反对态度。阿列克谢耶夫提出警告,罗马尼亚军队虽然人多但无用。他还提出警告,罗马尼亚中立时,有几百英里长的战线俄国不必派兵防守,但是,罗马尼亚停止保持中立后俄国将不得不派兵防守。沙皇没有理睬阿列克谢耶夫。相反,他听任鲍里斯·施蒂默尔(Boris Sturmer)的意见。施蒂默尔是个胆小鬼,一个阴谋家,一个不称职的马屁精,沙皇竟在2月份把他提拔为首相(这个决定震动朝野,包括彼得格勒保守派),7月份,萨索诺夫被解职后,施蒂默尔又获得外交大臣的额外任命。施蒂默尔对外交事务并无经验,每个人都瞧不起他,他告诉沙皇尼古拉,罗马尼亚在横扫特兰西瓦尼亚后,将进攻匈牙利。那天,他轻松地说服了沙皇。

罗马尼亚宣布加入协约国,似乎是德国的灾难;对法金汉来说,不是似乎,而是一场真正性的灾难。他曾向德皇威廉保证,罗马尼亚即使最终想参战,也很难在9月前进行,因为罗马尼亚需要等待秋收之后。罗马尼亚的宣战使德国首相贝特曼–霍尔威格突然发现解除法金汉职位的机会,他一直想解除法金汉的职位,因为他不同意法金汉进行的不加限制的潜艇战。兴登堡给了法金汉最后一击,在鲁登道夫和霍夫曼的刺激下,他威胁如果不让他做德军总司令他就要辞职。对战局非常失望的德皇威廉,由于无法在政治上压倒兴登堡,只好顺从了兴登堡的意志。8月29日,德皇威廉邀请兴登堡和鲁登道夫来波茨坦面谈。法金汉明白这是一个信号,于是提出辞呈,辞呈没有经过讨论就被接受了。此后,法金汉曾试图挽救自己,他警告德皇威廉,任命兴登堡为总司令就意味着断送德皇指挥军队和国家的能力。此时,兴登堡已经变成公众崇拜符号,而其军事重要性不大,实际篡夺德皇权力的人,不是兴登堡,而是鲁登道夫。德皇威廉,不仅怨恨兴登堡,也蔑视鲁登道夫,他把鲁登道夫看作一个无赖暴发户。但是,德皇威廉别无选择。第二天,兴登堡接受法金汉的工作。法金汉原本希望离职后做一份军队工作,但是实际给他的任命是驻君士坦丁堡大使。不久之后,他又获得一项具体任务,就是去征服罗马尼亚,这很可能是鲁登道夫在与他开玩笑,或者是具有讽刺意义的报复。

鲁登道夫被明确授予与兴登堡共同指挥德国军队的权力,但是他不再满足于只做德军总参谋长,他授予自己德军后勤将军的头衔。然后,他与兴登堡一道乘火车去了凡尔登。他简略地看了凡尔登战场,战场的景象让他感到惊骇(整个地区变成枯萎的废弃地,一名法国飞行员把他看到的景象描绘成“潮湿的巨大癞蛤蟆皮”),他做出正式决断,德军将不再发动进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