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6月28日:黑手降临(第4/4页)

1911年,谋杀塞尔维亚王室的反叛者组建了统一或死亡会,也就是黑手会。1912年,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塞尔维亚与几个邻国一起将土耳其人赶回伊斯坦布尔。这次胜利使塞尔维亚的地盘扩大了一倍,人口增长到450万。一年后,第二次巴尔干战争爆发。塞尔维亚打败自己的邻国、曾经的盟友保加利亚。塞尔维亚的地盘再次扩大,短暂占领了达尔马提亚海岸。后来,因奥地利人威胁要入侵才不得不放弃。在这次冲突中,塞尔维亚仍然没有获得俄国足够的支持,但是,法国察觉到巴尔干存在战略机遇,从而向塞尔维亚的军队提供资金、武器、培训。法国的动机是明晰的:帮助塞尔维亚变得足够强大,一旦爆发战争,从而能吸引大量的奥匈帝国的军队,这使得法国和盟友俄国(如果一切顺利,盟友也包括英国)能集中力量对付孤独的德国。

刺杀弗朗茨·斐迪南的计划,塞尔维亚政府预先知道多少?贝尔格莱德对刺杀负有多大的责任?答案既不清晰也不简单。首相尼科拉·帕希奇(Nikola Pasic),这个因蓄着长长的白胡子而显得庄严的精明老人,确实在几周前就听说了秘密计划,但他立刻表示不同意。贝尔格莱德当时有许多谣言,他用谣言的形式放出话来说秘密计划应该停止。另外,塞尔维亚官方也不能说完全清白无辜。黑手会的领导人是德拉古廷·迪米特里维奇(Dragutin Dimitrijevic)上校,他同时也是塞尔维亚情报部门的领导人,此人是“泛塞尔维亚”偏执狂,由于他有异常充沛的体力,人们借用古埃及神话中神牛的名字,给他一个绰号“神牛”。神牛曾在历次巴尔干战争中为塞尔维亚出谋划策,他的战略引导塞尔维亚取得战争胜利。现在,1914年,他是刺杀弗朗茨·斐迪南秘密计划的主谋。但是,确实没有证据表明帕希奇的内阁涉嫌刺杀计划。

一方面,帕希奇被神牛及其在黑手会、军界的盟友视为障碍,甚至是敌人。他们鄙视缺少激情的首相,他们觉得首相应该有采取极端手段的激情,应该有敢打新一轮巴尔干战争的激情。帕希奇无法被塞尔维亚军队最高指挥层接受,将军们在1914年6月迫使他下台。然而,俄国和法国认为帕希奇既明智又敏感,是巴尔干半岛目前最需要的人,在俄国和法国的坚决要求下,他几乎是立刻官复原职。帕希奇恢复政府职位,这是神牛的失败,这说明神牛的影响力正在逐渐减弱。神牛很可能把刺杀弗朗茨·斐迪南看作制造一次突然危机致使帕希奇政府垮台的手段。即使危机引发战争,他很有可能认为代价虽高但能负担得起。另一方面,帕希奇理解塞尔维亚的处境,经历了两次巴尔干战争之后,塞尔维亚的国力早已衰竭,塞尔维亚的战争伤亡人数达到9万,这对弱小的塞尔维亚来说是一个巨大的数目,军队没有条件挑战奥地利人。一旦开战,塞尔维亚手中只有11个装备不良的步兵师,而维也纳则有48个步兵师可用于对抗。当然,帕希奇还记得俄国在1908年、1912年、1913年的危机中,没有向塞尔维亚提供帮助。

那么,为什么帕希奇没有更主动地出面干预去阻止刺杀?实际上,他曾朝着那个方向努力,以至于使自己处于危险境地。当他知道了三个刺客的名字后,他命令不许那三个人出境进入波斯尼亚。但是,他的命令已经晚了,那三个人已经跨越边境。于是,他让塞尔维亚驻奥地利的大使向维也纳方面提出口头警告。但是,这位大使本人就是一名激进的塞尔维亚民族主义者,没有多少热情去执行这个任务。与他见面的是奥地利财政部长,而不是所处地位更适合采取相关行动的人。他的表达很含糊——他说他自己很担心“一些塞尔维亚青年有可能在弹匣里放入真子弹射入”,而根本没有提及贝尔格莱德不仅知道实际的秘密计划,而且知道那些已经进入萨拉热窝的刺客的名字。财政部长觉得没有理由惊慌,认为所提供的根据不足而不能采取行动。由于帕希奇无法知道他的警告已经被冲淡,于是他觉得不必再做努力。在那个夏天,塞尔维亚正好处于大选之中。选举结果将决定帕希奇是否能继续担任首相一职。如果塞尔维亚国内最极端的爱国者认为他是敌人——更进一步说是叛徒,他肯定是在进行政治上的自杀,甚至有可能就是真正的自杀。

至此,除了刺客有能力停止刺杀,已经没有人能制止刺杀。不仅黑手会对刺杀失去了控制,神牛本人也对其失去了控制。神牛在6月14日曾告诉黑手会执行委员会他的萨拉热窝计划将在两周后执行。执行委员会成员的反应完全出乎神牛的预料。他们投票决定放弃秘密计划。与帕希奇一样,他们意识到刺杀有可能引发与毗邻帝国之间的战争,他们确实理解了为什么帕希奇要反对。神牛设法通过一系列中间人将放弃秘密计划的命令传递给刺杀小组。此时,轮到神牛的命令变得无人理睬了。大战期间,加夫里若·普林西普在奥地利的监狱里因肺结核病躺在床上等死,一名精神病医师访问了他(他在访谈中谈及自己时,经常非常奇怪地用第三人称),他谈到自己去萨拉热窝的目的,他说道:“他想为自己的理想而死。”他乐意接受黑手会的武器,但不乐意放下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