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 西线的胜利

1

盟军几乎是肆意地在整条战线上向前推进。在北面,蒙哥马利稳步向汉堡进攻,沿途只遇到了一些象征性的抵抗。他最主要的障碍是由冈瑟·勃鲁门特里特统率的一支部队。勃鲁门特里特决定从容不迫地向后撤退,因此,双方都只蒙受了最少的伤亡。这并不是一场真正的战争。勃鲁门特里特已同英国达成了一项君子协定,甚至派一名联络官去警告敌方,有个地区埋有毒气弹。

在蒙哥马利的右翼,布雷德利的三个集团军进展得更快。巴顿和霍奇斯差不多已经到了易北河。而已经在河对岸建立了两个桥头堡的辛普森,离德国总理府的距离已不足七十五空英里。然而,这并没有让希特勒恐慌不安,因为他已制订了一个计划,不但可以粉碎辛普森部,而且可以拯救鲁尔地区的莫德尔部。这需要用到他刚建立的一个集团军,第十二集团军。这个集团军的司令是尚未从一场严重车祸中完全恢复健康的瓦尔特·温克。

仍然裹在固定护具里的温克只有一个参谋部、几张地图、二十万士兵——纸上的数字——以及希特勒给他下达的从辛普森的桥头堡地区发动强大反攻的命令。他应该打通一条二百英里长的走廊,穿过辛普森的桥头堡,一直攻到鲁尔袋形阵地。如果能做到这一点,就能援救陷入重围的莫德尔的B集团军群,并同时分裂蒙哥马利和布雷德利。

4月13日,希特勒召来莫德尔年轻的作战官冈瑟·赖希海姆,告诉他,他现在是温克的参谋长了。“第十二集团军应该在英国军队和美国军队之间打进一个楔子,直抵B集团军群。他们应该一直打到莱茵河!”对于一个刚刚亲眼见过鲁尔袋形阵地上绝望情景的人来说,这个计划无比荒唐。元首继续说道,不仅如此,他还想从俄国人那里学习一个计谋,“他们曾在夜里溜过我们的防线,不带装备,只带了少量的弹药。”他命令赖希海姆集中二百辆大众汽车,趁夜色潜过敌人阵线,在敌人的后方竭力制造混乱,以使第十二集团军进行全面的突破。

莫德尔根本就没把元首关于新的第十二集团军的乐观计划传达给他的部下。他知道,温克不可能打到他这里来。B集团军群的三十万人现在被困在一个方圆三十英里的地区,弹药和粮食最多只够再用三天。局势无比绝望,因此,莫德尔的新参谋长卡尔·瓦格纳将军催他要求最高统帅部准许他们投降。由莫德尔这样忠诚的一个战士提出要求,可能会促使最高统帅部结束这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我很难提出这样一个建议。”莫德尔回答说。仅仅想到投降就让他反感。但是,到了傍晚,很明显,投降已经不可避免了。在柏林和他被围困的部队之间,三个最为重要的城市——汉诺威、不伦瑞克和马格德堡——都落入了美国人手中。莫德尔用瓦格纳几乎没听出来的声音说,拯救他的部队是他的责任。因此,他做出了一个史无前例的决定:他要下令解散B集团军群,使其免受投降之辱。不过,他首先指示瓦格纳马上遣散最年轻的和最年老的士兵,让他们回家去做平头百姓。七十二小时后,剩余的人将面临三种选择:回家;以个人身份投降;或者尝试突围。

第二天,即4月15日,盟军把鲁尔袋形阵地一分为二。得知此事以后,希特勒命令两部分部队重新靠拢。莫德尔只是瞥了一眼这封电报,根本不打算去传达这样一个不可能的命令。它毫无用处。薄暮时分,袋形阵地的东半部陷落了。

第十八空降军的李奇微将军刚刚派他的副官F.M.布兰斯泰特上尉打着白旗来到莫德尔的司令部。上尉带来了李奇微将军的一封有骑士风度的信件。如果说有什么东西可以动摇莫德尔,那么,必属它无疑。

无论是历史上还是军人的职业中,没有人比美国的罗伯特·E.李(1)将军具有更崇高的声誉、更显赫的战功,并且更忠于自己对国家的义务。八十年前的这个月,他被压倒性的军队完全包围,他忠实的部下只余寥寥几人,无法再继续进行有效的战斗,于是,他选择了体面的投降。

同样的抉择如今摆在你的面前。为了一个战士的荣誉,为了全体德国军官的声誉,为了贵国的未来,立刻放下武器吧!你挽救下来的德国人将会为恢复贵国人民的社会地位做出贡献。你保存下来的德国城市是贵国人民要实现幸福安宁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布兰斯泰特带回了莫德尔参谋部的一名军官,并带来了一个口信:由于将军曾亲口宣誓效忠于希特勒,受此誓言的束缚,他不能投降。即使只是考虑一下李奇微的建议,他的名誉都会受到玷污。

往东大约二百英里处,辛普森正在他位于易北河附近的战地司令部制订攻占柏林的最后计划。这时,有电话找他:布雷德利希望他立即飞往位于威斯巴登的第十二集团军群战术指挥部。辛普森猜测,布雷德利是想知道第九集团军何时能向柏林运动。在去见布雷德利的路上,他又一次检查了自己的计划。四十八小时后,第二装甲师和第八十三步兵师将一同沿着高速公路向柏林发起进攻。等他一回去,他就要下达最后的命令。

当他在威斯巴登走下飞机时,布雷德利正在等他。两人握了握手,布雷德利张口便说:“我现在就要告诉你,你的部队应该就地止步,不能再往前走了,你必须撤回易北河这边。”

“该死,究竟是谁下的这种命令?”辛普森目瞪口呆,“再过二十四小时,我就可以到柏林了!”

“艾森豪威尔刚刚告诉我的。”

辛普森坚持说,易北河对岸几乎没有什么抵抗。他认为,通往柏林的道路畅通无阻,他可以迅速靠近柏林,直到城郊附近才会遇到真正的防守。但是争辩没有用,他郁郁不乐地飞回了他的司令部。“好吧,先生们,事情是这样的,”他对等在那里的记者们说,“我接到命令,要原地止步。我不能继续向柏林挺进了。”

“简直太丢脸了!”一名记者惊呼道。

辛普森竭力掩饰自己的失望。“命令如此。”他镇定地说,“我没有什么好评论的。”

在3月底,促使艾森豪威尔决定绕开柏林的原因之一,是俄国人离这个城市较近,肯定会先抵达柏林。但在两个多星期之后,辛普森和朱可夫距离德国总理府几乎同样远。辛普森曾宣称,他可以在二十四小时内抵达柏林,这并不纯粹是吹牛。除了几支孤立的德国部队外——而且其中大部分只会稍作抵抗甚至毫不抵抗——在他和希特勒之间,除了艾森豪威尔从中作梗,几乎没有任何阻碍力量。(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