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史》的主要内容(第5/5页)

(四)伊奥尼亚之战

西西里之战后,交战的重心开始东移,阿提卡本土遭到沉重打击。按阿尔基比阿德斯的献计,斯巴达大军在国王阿基斯(Agis)率领下开入阿提卡,在狄凯里亚安营扎寨,肆意破坏。往年斯巴达军入侵是暂时性的,达到用兵的目的便及时撤军,这次却常驻此地,连续蹂躏田地。不仅如此,阿提卡地区2万多奴隶趁机逃走,对于雅典经济无异于雪上加霜。另一方面,许多属邦正在窥伺时机,准备叛离雅典。以前没有加入任何一边的城邦,现在纷纷倒向了斯巴达;那些已经和斯巴达结盟的城邦受到鼓舞,出兵出钱建造舰船,形势对斯巴达人更为有利了。

公元前412年年初,在斯巴达的支持下,雅典重要属邦,如优波亚岛上各邦,小亚细亚的伊奥尼亚各邦,还有开俄斯岛、列斯堡岛等,都叛离了雅典。在许多城邦内部,党争频繁而激烈,有的亲雅典,有的亲斯巴达,彼此残杀,反复无常。

在雅典人与斯巴达人激战正酣之时,隔岸观火的波斯人,先是坐山观虎斗,并且不失时机地推波助澜帮助斯巴达,从中渔利。波斯驻小亚细亚总督提萨佛涅斯(Tissaphernes)经过谈判与斯巴达订立了一个同盟条约,主要内容之一是,波斯国王现在和过去“所占领的一切土地都应归国王所有”,就是说小亚各希腊城邦又回归于波斯统治之下;波斯国王答应出资为斯巴达建造战舰,以图联合起来打败雅典。

雅典人自开战以来从未遇到如此严峻的形势。伯里克利在战前提议储存1000塔连特,这笔巨款非到危急时刻不得动用(II. 24)。这时,他们果断动用这笔钱,装备大批舰船,打败了叛变的开俄斯人,暂时稳住了局势(VIII. 15)。同时,他们策动萨摩斯平民起来暴动,杀死统治阶级中大约200名最显赫的人物,放逐了400人,没收其田产房屋,使萨摩斯成为雅典可靠的同盟者。此后,萨摩斯成了雅典海外重要的海军基地。雅典全力摆脱被动局面,收到一定成效。

公元前411年5月,正当雅典苦撑危局、准备与斯巴达再作较量之际,发生了寡头派政变。这一派主要领袖人物有安提丰(Antiphon)、塞拉麦涅斯(Theramenes)等人。他们早已对雅典的民主制度不满,如今乘远征西西里惨败,斯巴达又因与波斯结盟而壮大之机,废除民主制,建立“四百人”政府,民众也只好默然顺从,人们觉得这个新政府或许能把国家从混乱状态中解救出来。

政变上台的当政者实施新宪法,规定享有公民权的人,均应为有产者,他们皆须为国效劳;取消公职津贴。实际上,由十部落遴选出的“五千人”并无实权,真正权力掌握在四百人议事会手中。这个政府希望与斯巴达进行和平谈判,但并没有成功。政权的社会基础并不稳固,加上萨摩斯的海军表示不满,寡头们内部意见不和,所以只存在4个月便瓦解,以塞拉麦涅斯为首一派取而代之。他们将军国大事交给所谓“五千人”去处理。塞拉麦涅斯领导下的所谓“五千人”政府执政约8个月,后来受到亚里士多德等人的高度评价,说塞拉麦涅斯“总是引导一切政府走向完全守法的境界,表明他善于在一切政府之下为邦国效力……他拒不向僭越法律者让步,宁可招致他们的敌视”[26]。在塞拉麦涅斯一派当政期间,“雅典似乎统治得很好”。[27]

随着波斯国王公开插手希腊事务,战局开始明显地朝着有利于斯巴达的方向发展。这时,阿尔基比阿德斯来到伊奥尼亚地区,故技重演,既对斯巴达和波斯示好以寻求其支持,又来到萨摩斯,与雅典舰队的领袖们进行谈判,表示还愿意回国效劳。雅典舰队方面居然也接受了他。公元前411年秋,阿尔基比阿德斯率领雅典海军开往赫勒斯滂,在阿卑多斯打败斯巴达海军,力图控制通往黑海的航路。修昔底德的记载到此戛然而止。[28]

(五)最后的较量

根据色诺芬及其他古典作家的记载,在战争最后数年的较量中,斯巴达一方由于得到拥有雄厚财源的波斯人的援助,一直占据着优势地位。斯巴达名将吕山德(Lysander)在波斯王子小居鲁士(Cyrus the younger)的大力支持下,提高海军中雇佣水手的薪饷,实力大增。而雅典方面国库空虚,将军们不得不为筹措军饷四处奔忙。公元前406年3月,吕山德在诺提昂(Notium)海角小胜雅典舰队,导致雅典人怪罪阿尔基比阿德斯,并解除其职务。同年,雅典举全国之力,组织了有150艘战舰的海军,并且在狄奥麦敦(Diomedon)等将军的指挥下取得阿吉努塞(Arginusae)大捷,然而胜利后的雅典非但未能乘胜追击,反而深陷内讧,指挥作战的将军们竟然被一次性判处死刑。[29]公元前405年,斯巴达方面集结约200艘战舰的舰队停泊在兰普萨库斯(Lampsacus),雅典方面180战舰的舰队停泊在海峡对面的羊河河口,相距约三千米,相互对峙。吕山德以逸待劳,趁敌不备,发动突袭,雅典舰队遭到全歼,俘虏中的3000雅典公民被悉数处决。[30]羊河之战惨败的噩耗传至雅典,雅典人自知厄运难逃,全城笼罩在一片悲观失望和极端恐慌气氛之中。最后,拉栖代梦人出于自身利益考虑,否决了底比斯等邦所提出的彻底摧毁雅典的建议,迫使雅典人接受极为苛刻的投降条件。公元前404年4月,吕山德大军开进比雷埃夫斯港,雅典人同意拆毁长城,允许被放逐者回国,建立三十寡头政府,雅典实际上已沦为斯巴达人的附属国。[31]至此,历时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以雅典人的彻底失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