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第4/5页)

在斯巴达,监察官们在等待消息。他们之前命令阿尔卡美涅斯起航之后立刻派人给他们送信,以便派遣卡尔基丢斯的5艘战船与他会合。斯巴达人斗志高昂,士兵们热切等待登船。这时消息传来,阿尔卡美涅斯兵败身死,斯皮赖昂港遭到封锁,于是斯巴达人的情绪立刻变了。“他们在伊奥尼亚战役中的第一场行动出师未捷,所以他们不打算再派出船只,甚至想把已经出海的船只召回。”(8.11.3)

亚西比德的干预

伯罗奔尼撒人的损失原本可能彻底断送希俄斯岛叛乱,但在这个关头,亚西比德似乎起到了关键作用,使斯巴达再次行动起来。他说服了监察官们在伯罗奔尼撒人战败的消息传到伊奥尼亚之前,将卡尔基丟斯的5艘战船直接派往伊奥尼亚,他本人也参加此次远征。亚西比德会告诉伊奥尼亚人,雅典的弱点是什么,并向他们保证斯巴达援助他们的热忱。因为他对雅典和斯巴达都了然于胸,而且对伊奥尼亚领导人也有很大的影响力,所以伊奥尼亚人会相信他的话。他给监察官恩狄乌斯的私人信件表明,争夺个人荣耀和派系利益的斗争在斯巴达决策中仍然起到很大作用。“让亚西比德煽动伊奥尼亚反叛雅典,并使波斯国王成为斯巴达人的盟友,而同时不让这成为阿基斯二世的功劳。这是一个很好的主意。”亚西比德有理由去扮演这个角色,“因为他碰巧与阿基斯二世不和”(8.12.2)。亚西比德与阿基斯二世不和的原因是斯巴达发生了一起非常有名的丑闻。大约在前412年2月底,斯巴达发生了地震,亚西比德从阿基斯二世妻子的卧室逃了出来,被世人看得一清二楚。到7月,阿基斯二世应当已经知道了此事,并且很快就要展开复仇。亚西比德的最好出路是取得一场辉煌的胜利,那样的话即便是阿基斯二世也不能动他一根汗毛。如果不成功,他就只能逃到他最后的避难所——波斯帝国。远征伊奥尼亚的行动无论成功与否都对他有利,成功了便不必害怕阿基斯二世,失败了也可以趁机逃往波斯。

为了保守机密,卡尔基丢斯指挥的小舰队在渡海前往希俄斯岛途中扣押了他们遇到的所有人。他们的寡头派盟友已经做了安排,让斯巴达人恰好在希俄斯岛议事会召开会议的时候抵达。与会者当中既有密谋反叛的少数派,也有对阴谋不知情的多数人。看到斯巴达舰队抵达,多数人“瞠目结舌、手足无措”(8.14.2)。亚西比德在斯巴达战船和士兵的支持下,告诉希俄斯人,更大规模的部队正在途中。这鼓舞了希俄斯人,于是他们发动了叛乱,把爱利特莱也拉了进来。亚西比德的政治手腕取得了巨大成功:他只有区区几艘船,却凭借令人眼花缭乱的诡计,夺得了60艘战船和一个安全的行动基地,并成功推动了雅典帝国境内第一起关键的叛变。在此事中,他对雅典造成的伤害甚至比以往更大,他又一次以戏剧性的方式告知雅典人,他还活着。

亚西比德和卡尔基丢斯在附近的几座城市迅速煽动了叛乱,很快希俄斯岛这一先例就鼓动大陆上的爱利特莱、克拉左门奈、海莱和列别多斯也揭竿而起,泰奥斯则成为一座开放城市。在更南方,大城邦以弗所也加入了叛乱,阿纳伊亚(一座小城邦,在萨摩斯岛对岸,毗邻米利都,地理位置有战略意义)也步其后尘。现在亚西比德准备把“伊奥尼亚的珠宝”——米利都——也拉拢过来。他将船上的伯罗奔尼撒水手换成希俄斯人,因为他“希望抢在伯罗奔尼撒船只抵达之前,拉拢米利都人;进而像他曾承诺的那样,让希俄斯人、他自己和派遣他们前来的恩狄乌斯,夺得争取到最多倒戈城邦的功劳”(8.17.2)。亚西比德与卡尔基丢斯来得时间正好,在雅典人阻止叛乱之前,煽动米利都加入了叛乱。变节的米利都成为一个将叛乱扩展至伊奥尼亚南部和卡里亚及沿海诸岛的基地。

提萨弗涅斯的条约草案

在斯巴达人控制米利都之后,提萨弗涅斯去了那里,与斯巴达人谈判,希望代表波斯国王与斯巴达缔结条约。这份一边倒的条约文本要求悉数归还大流士二世及其祖先曾经占据的希腊领地和城邦,并且波斯人和斯巴达人还同意合作,共同阻止这些地区继续向雅典纳贡。斯巴达人同意帮助波斯国王镇压谋反的臣民,波斯国王则承诺帮助斯巴达人镇压任何胆敢反对他们的盟邦。两国将共同作战,反对雅典,绝不单独与雅典媾和。事实上,当时斯巴达人并没有受到盟邦反叛的威胁,而波斯人正与阿摩基斯厮杀,并且有可能将他们自前480年以来丧失的所有希腊城邦均视为反贼。若从字面解读此条约,波斯人将收复他们在萨拉米斯岛战役之前曾经控制的所有希腊土地。然而,条约却没有规定,波斯人将为斯巴达提供何种支持,不管是经济上的还是其他形式的。后来,一位斯巴达显贵对条约的全部隐含意义表达了愤怒。“太可怕了,”他说道,“波斯国王居然现在仍然对他和他的祖先曾经占有过的土地提出主权要求,因为那样的话,所有岛屿、色萨利、洛克里斯和远至玻俄提亚的全部地区,都将被波斯奴役。斯巴达人给希腊人带来的不是自由,而是波斯的主宰。”(8.43.3)不足为奇的是,斯巴达人没有向其盟邦披露此条约的存在。

斯巴达人竟然愿意接受这样一份不平等条约,亚西比德无疑在背后起到了关键作用。作为身经百战的谈判老将,他是斯巴达在此次谈判中的主要代表,卡尔基丢斯遵从他的意见。亚西比德的论点一定是,快速缔结条约能够给卡尔基丢斯带来与波斯结盟的功劳;细节不重要,以后可以更改。亚西比德的主要目标是抢在其他斯巴达人(或许是阿基斯二世派系的一员)抵达并夺走功劳之前,获得波斯人的承诺。这些论点肯定符合亚西比德自己的意愿,因为他也需要立刻取得极大的成就。

不管它的最终命运如何,《卡尔基丢斯条约》在前412年被认为是一次极大的成功,尽管促成它的那个雅典流亡者被怀疑给一位斯巴达国王戴了绿帽子,因此无时无刻不是如履薄冰。伊奥尼亚的叛乱和与波斯国王的条约兑现了亚西比德对监察官恩狄乌斯和斯巴达做出的承诺。尽管时间会揭示此条约的缺陷,但亚西比德打消了斯巴达人的怯懦和怠惰,打开了通向胜利的大门。

  1. 前371年,在底比斯与斯巴达的战争中,前文讲到的底比斯名将伊巴密浓达运用大纵深侧翼的斜线战术,决定性地击败斯巴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