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章(第2/3页)

总得来说,在他们的老家那头,喊婶儿比喊大娘要显得亲近一些,而喊老婶儿,这亲近的意味就更足了。

方氏下意识的点了点头。

其实,她心里还是有些怀疑的,但总得来说,小杨氏的那番话还是具有相当说服力的。因此,她最终还是选择将这事儿记在心里,想着回头找机会用上,以弥补之前的错。

这个机会很快就来了!

魏大牛这不是已经回来了吗?高门大户是不可能立刻让人家出门的,但帖子还是可以安排的。毕竟,前头的事情已经办的差不多了,只等当爹的一声应允,就可以挑日子办喜事儿了。当然,如今还仅仅是定亲,之后还有很多的流程要走。值得一提的是,因为孟家是个百年世家,里头的规矩特别多,他们倒不会管闺女嫁过去以后如何,但在婚嫁方面,是必须依着他们的规矩来的。

基本上,没有两三年时间办不成的。

哪怕如今两个孩子年岁都不大,可考虑到孟家那头的问题,早早的定下来确实蛮重要的。

也就在当天下午,永平王府的帖子到了,帮双方约定了时间,十月初十,也就是在八天后。

这个时间足够魏大牛好生休息了,也足够两边都拿出最好的姿态,正经的坐下来会个面吃一顿,接着就能将日子定下来了。

也就在这一天,杨冬燕领着一帮子水灵灵的小辈儿们,好生逛了一遍东市。

南陵郡也是分东西坊市的,顾名思义,两个坊市一个在东一个在西。这两边的区别不太大,反正该有的东西全都有,又因为老魏家离东市略近一些,便选择了东市。

惊呆了一群人啊!

别说那些昨个儿才刚来到南陵郡的亲眷们,哪怕是已经在南陵郡待了近一年光景的猪崽和猪小妹都惊呆了。她俩之前最多也就是在贡院以及自家附近逛一逛,其实也算不错了,南陵郡普通的街面上各类铺子也不算少,但完全没办法跟东西坊市相提并论。

一行人直接就来了个乡下人进城的表情。

讲道理,魏家这边杨冬燕不在意衣裳首饰,她穿的当然不算差,但也谈不上有多好,再加上她只简单的挽了个髻,用的还是沉香木的木钗,但甭管料子有多好,木钗终究没金钗显眼。

两个孙女也是衣裳料子还不错,但一则年岁都还不大,二则爱美的猪小妹没钗环,有钗环的猪崽不爱戴,至于其他小辈儿们,那是索性连一身好衣裳都没有。

也不能说没好衣裳,她们身上穿的衣裳起码也有八成新,还是浑身上下连一个补丁都没有的好衣裳,搁在老家那头,妥妥的就是见客衣裳。但放在南陵郡嘛……

这一行人在坊市里晃悠,妥妥的就是打脸剧情既视感。

如今就只差故意凑上脸子让人打的倒霉蛋儿了。

杨冬燕就很感概,她以前就很喜欢看这种戏文,还有那啥圣上微服私访的戏,可有意思了。可惜的是,甭管是先帝还是如今的这位,都不爱往外跑。先帝是因为当初打江山的时候坏了身子骨,确实没可能往外跑,圣上则是喜欢排场,他一出行至少带个千余人,还每次搞封街净巷这种把戏,没意思透了。

抱着看好戏最好还能亲自上场演一出的想法,杨冬燕带着一群人就去了银楼。

银楼嘛,听着就感觉挺贵的,应该不会欢迎穷人吧?

想法很美好,现实贼打脸。

“哟,这不是……老太太您请,您这边请!什么风儿把您给吹来了?来这边坐,上好茶!”

杨冬燕很迷茫的,她还特地低头看了看自己的衣着打扮。

讲道理,都到了如今这个地步了,指望她真的穿得极为寒酸那是不切实际的。但她今个儿出门的衣裳很普通的,料子是方氏去街上买的,倒不是方氏做的,而是家里擅女红的丫鬟做的。

懵了一瞬后,杨冬燕决定不懂就问:“你认识我?”

“老太太您说笑了,谁不认识您呢?永平王府的小少爷跟东西坊市所有的铺面都打过招呼了,说您是这个!”掌柜的比了一下大拇指,眼见杨冬燕还不懂,索性说透了,“他说您是他祖宗!”

祖·杨冬燕·宗:……

她咋不知道刘侾那混账东西还有这份能耐呢?

那也不对呢,就算刘侾真的跟所有的商家都打了招呼,也没道理随便哪个人就能将她认出来吧?难不成,她真就长得这般令人记忆深刻?

“再就是,咱们这个银楼是永平王府名下的。”掌柜的又补充了一句,“王爷认干娘的时候,咱们还排成好几排,给老太太您磕头了。”

唯一可惜的是,他忘了这老太太姓啥了。

偷瞄了杨冬燕一眼,掌柜的不禁庆幸这老太太好糊弄。

再然后,他就遭到了报应。

那要是别的银楼,杨冬燕多少还会顾忌一下,自家的银楼怕啥啊?别扯她如今咋样,整个永平王府都是她和老王爷的,要没他们老俩口,刘家那一帮小兔崽子还能有如今的好日子过?

得了,上好菜!

哦不不不,是上好首饰。

猪小妹眼睛都放光了,关键吧,这孩子可能没啥眼力劲儿,又或者干脆就是好东西见得少了,看到一个银镯子都差点儿没忍住扑过去。那感觉要咋说呢?

杨冬燕评价道:“跟她娘一个样儿!”

相较而言,猪崽就稳重多了,但她稳重的方面只在于那些首饰,等银楼的伙计端了茶点上来时,她整个人都恨不得埋在点心碟子里。

杨冬燕再度点评:“简直就跟你娘一个德行!”

又看其他小姑娘小媳妇,她们畏缩得更多一些,不是不喜欢这些东西,而是不敢喜欢,从眼神里都透着小心翼翼,生怕不小心给碰坏了。

其实,杨冬燕之所以选择进这家银楼,也是有讲究的。这银楼看着比较新,应该不是老牌子银楼,里外进出的也都是寻常百姓,并没有大户人家的马车停在外头。也就是说,这家银楼的主顾们多半是南陵郡的殷实人家,而非高门大户。

——这也是为啥她没能认出来这是自家的产业,只因她知道的几个产业都是日进斗金的大商铺,像这样的小商铺她压根就没在意过。

稍片刻后,看着掌柜命人送上来的首饰,杨冬燕就知道自己猜得没错。

真正有底蕴的银楼,都会有上等玉器的。因为金银常见,上品玉却要随缘了。可这家银楼送上来的都是金银首饰,其中又以银饰为主,哪怕手艺瞧着是还成,但银饰嘛,它就算再精巧它还是银饰呢!

见其他孩子放不开,杨冬燕索性帮她们挑。

一人选了一副银镯子,两根银钗子,还有一对银耳环,当然这个“人”里头不包括萝卜和土豆,这俩纯粹就是拎包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