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7章(第2/3页)

无论哪一点,对刘三太太来说都是好事儿,毕竟刘韵才是永平王府真正的嫡出大姑娘,只有她嫁的好了,底下的妹妹们才能说到好亲事。

结果,刘韵倒是嫁了,从说亲到议亲再到定亲、成亲,那个流程就跟背后有鬼在撵一般,进行得飞快。正常走流程起码要一年半到两年,甚至有些会更久的,她愣是在半年之内全部走完。

也因为她嫁得急,那段时间永平王府压根就没可能腾出人手来再帮其他姑娘说亲。

更别提,刘韵不光嫁得急,还嫁得好……就是太好了。

假如刘韵是嫁到了国公府或者侯府的,那么刘三太太就能接着刘韵搭上其他人家,可偏生她是高嫁的,以永平王府二房嫡女的身份嫁给了安平王世子,且安平王府本身就是四大异姓郡王之首。

凉了。

说的是刘三太太的长女。

这两边压根就没法搭线,假如刘韵真的敢将娘家堂妹介绍给安平王府的至亲,那她绝对没办法在安平王府顺利立足。更要命的是,紧跟着就是刘侾定亲,他要尚公主。

刘三太太真的是一个头有两个大。

这些人她都指望不上的,敢帮忙牵线搭桥,那不叫结亲叫结仇!

更气人的是,她在这儿着急上火,两个嫂子却有那份闲心帮着别人家的孩子操心亲事。

眼瞅着跟自家八竿子都打不着的魏家长子定了亲,刘三太太已经很难受了,但因为两者并无任何竞争关系,她就算心里难受,面上倒还能绷得住。然而,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她怎么都无法接受。

王妃真不是说着玩的,又或者说,她原本只是想岔开话题才扯到猪崽身上的,结果被杨冬燕一通怼后,愣是改变了主意。

你说我没办法帮你孙女说亲?行啊,我就偏要让你看看我的能耐!

甭管是四大异姓郡王永平王府王妃的身份,还是八大世家蒋家的长房嫡长女的身份,注定了她会认识很多人。

当然,王妃还没疯到要让娘家侄儿娶猪崽,那是绝对不可能的,世家大族只会同地位相等或者相差不算多的人家结亲,哪怕魏家出了个二榜进士,在那些百年世家的心目中还是等同于暴发户。

但其他人呢?

王妃搞了个骚操作。

她不是有仨儿子,即有仨儿媳妇吗?世子妃的娘家毋庸置疑是最出彩的,所以直接撇开不管。二儿媳妇的娘家也是高官大族,因此也不要。最后一个三儿媳妇,她的娘家倒不是差,只是在身份方面略有些瑕疵。

也不是本人有问题,而是母族那边稍微有些不妥。

她三儿媳妇的外祖家即本朝第一皇商。

王妃牟足了劲儿想要杨冬燕看看她有多能耐,盘算清楚后,就唤了她三儿媳妇,让对方帮她发出邀请函,请一些娘家堂妹表妹来家里玩,理由随便找,什么赏花啊赏月啊,反正大家都明白她想干啥。

她三儿媳妇倒是一口答应了,但回去想想这理由太扯了,索性以自己过生辰为由,请了一帮子小姐妹来家,其中就有她外祖家的人。

皇商也是商,哪怕本朝并不是很瞧不起商人,但本朝才建立多久呢?观念这玩意儿就不是一时半会儿能够改变的。

如此这般,永平王府在刚经历了一波闹腾后,又火速的迎来了下一波。

不过,杨冬燕可不知道王妃暗地里干了啥,在会亲家之后,她就带着方氏回家去了。

会亲家很顺利,只是考虑到两个孩子,一个十四一个十三,哪怕本朝崇尚早婚,那也太早太早了。君不见刘韵都是及笄之后才出嫁的,况且刘韵的亲事之所以这般着急,也是因为安平王世子已经二十好几了。说白了,急的是安平王府,而非永平王府。

放在魏家和孟家的亲事上头,自然可以选择慢慢来。

还有一点,会亲家时,只有杨冬燕和方氏在场,当然窝头本人也是在的,但他并不是出现在后宅的,他要面对的是孟端娘的父兄。

本人在,亲娘和亲奶也在,但少了一个亲爹啊!

两边合计之后,就决定等魏大牛回南陵郡后,再来确定一下俩孩子什么时候定亲。

方氏背着人暗地吐槽,说何必呢?魏大牛是啥人?甭管啥事儿,只要杨冬燕开口了,魏大牛只会好好好、行行行,娘您说得对!

所以干嘛要多此一举呢?

但这事儿吧,方氏说了不算,因此就只能掰着手指头算魏大牛啥时候能回来。

“别算了,搞不好他们这会儿才刚到济康郡呢!”

杨冬燕看不下去了,方氏一天到晚嘀嘀咕咕的,还是对着自个儿的爪子瞎嘀咕,知道的说她在盼着自个儿男人早日回家,不知道的还以为她疯球了呢!

小杨氏也是这么想的,她怀孕就跟母猪怀孕似的,毫无丁点儿妊娠反应,反正是吃得香睡得着,还有心思嘲讽她嫂子。

“我说嫂子哟!咱们家不是一贯男人出门挣钱女人在家吃喝吗?那个词儿叫啥来着?啥离啥多少的?”小杨氏拿眼看向猪崽。

猪崽翻了个大白眼,还真别说,那样子绝对是杨冬燕的翻版,学了个十成十的相像:“聚少离多。”

“对对,就是这个词!所以我说嫂子哟,你咋年轻时候没舍不得,都一把年纪了,窝头都快娶媳妇了,突然又惦记上了呢?”小杨氏一脸八卦看好戏的模样。

方氏当场回给她一个死鱼眼:“我惦记他干啥?这不是他一天不回来,窝头的亲事就没办法定下来吗?我也知道定亲后肯定不能立马成亲的,可定亲了,我这心里也安生了不是?”

这话听着还是挺有道理的,就是不知道魏大牛听到后会不会心塞。

不过想想也是,小杨氏回忆起好多年以前,自家刚发达,偏生钱财来路不明,都不能明着拿出来花用,只能让大牛二牛哥俩外出挣钱。

那会儿,方氏和小杨氏别提有多着急了,每次都是恨不得立马把男人轰出去,毕竟只要他俩去外头晃悠几个月,回来就能有钱买地盖屋,还有吃不完的好吃的。

这么一想……

“哎哟我饿了,猪崽啊,给娘端碗酒酿圆子来。”小杨氏吩咐道。

猪崽猛的站起身子,把脸一拉把眼一瞪,随即一手叉腰一手指着她娘:“吃吃吃,就知道吃!你除了吃还会干啥?”

几乎话音刚落,猪崽立马缩成一团,搓着手满脸谄媚的笑着问道:“娘,您看我学我奶学得像不像呀?您先歇着,我给您端酒酿圆子去!”

小杨氏:……

满腔脏话不知道从何说起。

半晌,她从牙缝里挤出一句话:“这倒霉孩子!”

杨冬燕懒得搭理她,只对方氏吩咐道:“你别管大牛了,顾好家里的事情就成了。对了,回头也请个大夫来家给你把把脉,万一你也怀孕了呢?他俩才走了没俩月,搞不好你怀孕了你不知道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