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7章(第3/4页)

那肯定是有的,小杨氏还没傻到那份上。

杨冬燕轻拍着怀里的猪崽,笑眯眯的说:“那还用问?我猜都猜得到!”

“啥?”

“肯定是大牛媳妇买好吃的给二牛媳妇了呗!二牛媳妇啊,有的吃就高兴了,她其实不懒的,只要天天给她吃肉,让她干啥都成。”

来人就很懵,可仔细想了一下,这话还真就没错。

眼见人家当婆婆的都没意见,虽说都是姓魏的,那也没早几十年前就分家的亲戚来管人家闲事的。那人自讨了个没趣,很快就讪讪地走了。

杨冬燕虽然打发走了来人,可回头又愁上了。

她原先也是没想到,就方氏这小打小闹的,居然还有人盯着?盯就盯呗,真想学就学呗,干啥都有竞争对手的,没的说摆摊就只能自家摆。

可问题是,那些人不是看这买卖好赚钱就一窝蜂的上来,而是见天的打听消息……

这就很烦了。

找个地儿先避避?

杨冬燕想啊想啊想,还真就叫她想出来了。

“我明个儿要回趟娘家。”她当晚就宣布道。

小杨氏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还特地看了方氏一眼,控诉道:“我先前说要回娘家,嫂子不让我回。”

“你回去干啥?给你爹娘添堵?行行好吧,他俩把你养大也不容易,就算要添堵也别在这个时候。”杨冬燕翻了大白眼,“我这不是烦死了那些人跑来问我大牛媳妇做买卖的事儿?得了,去外头逛逛,再……”

“带我带我!”窝头跳着脚叫道。

杨冬燕就不明白了:“带你干啥?你见天的往南田村跑,咋还想去呢?”

“我去找我先生!……对了!先生上回还跟我说,让我爹回来以后,去找他商量个事儿。”窝头好似才想起来这事儿,不过这也不能怪他,实在是因为先生说的是等他爹回来以后。

可他爹没回来啊!

“找你爹能商量出个啥玩意儿来?”杨冬燕咋想都觉得不靠谱,不过去找窝头的先生商量事儿,听着比春耕时节去娘家探亲靠谱多了。

杨冬燕很快就拍板,明个儿带窝头去南田村找他先生!

方氏和小杨氏面面相觑,最终选择了放弃。

行叭,你牛逼你说了算。

这个时候,杨冬燕还真就只是拿这事儿当个借口。她怎么都没想到,窝头的先生会说出这么一番话来。

“窝头这孩子,其实论聪明程度,倒也不能说是万里挑一的。不过他有个十分不错的特质,那就是足够刻苦用功。”

先生是认识杨冬燕的,毕竟杨冬燕原先也是南田村的人,不过俩人完全不熟,一共也没说过几句话的那种。原先,先生见是杨冬燕过来,心里还直打鼓,因为他知道这人在婆家似乎说不上什么话,可该说的他还是说了。

“都说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这上等的读书天赋本就是可遇而不可求的,便是没有,只靠勤快也依旧可以走出一条康庄大道来。”

“简单的说,就是以窝头的天赋,不一定真的能通过科举走上仕途,但假以时日,他是肯定能考出秀才的。说白了,考秀才不是靠聪明,而是靠勤奋。”

杨冬燕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所以先生你是不够聪明但足够勤奋,对吧?”

先生:……

说得好好的,你咋还冷不丁的捅刀子呢???

深深地叹了一口气,先生觉得他还是应该为自己说句公道话的。

“窝头他奶,有些话我也不知道你是不是听得懂,反正我就这么说说,你也就这么听听。”

“外人都说科举是公平的,穷人家的孩子也一样能通过科举之路走上仕途,从此改写自己和全家乃至全族的命运。可其实不是这样的,先不说穷人家的孩子根本读不起书,就算咬牙供出了一个……你可知道我当初为何顺利的考上了秀才,却不曾更进一步?”

杨冬燕正非常努力的想要听明白先生的话,谁知道他是不是教学生教得多了,说着说着……

咋还当场发问了呢?

懵了一下后,杨冬燕老老实实的答道:“因为你不够聪明?”

先生:……我就不该多嘴发问!

“是因为咱们穷人家没有底蕴,不像那有底蕴的人家,光靠自家的藏书就能让子孙后代少走许多弯路。像咱们这样的人家,只能靠着勤奋和自身的聪明劲儿,能走多远就是多远。”

说实话,杨冬燕就没听懂。

“为啥呢?不一样都是读书背书吗?”

“考秀才,光靠读和背,以及初步的理解经史子集就差不多了。但若是想更进一步,需要的就是大儒的教导了。文章不光要背诵,也要有自己的见解。可像咱们这样的人,能有多少见解?那些学富五车的大儒,随便写下一篇注解,就能令人茅塞顿开。”

杨冬燕真的努力了,特别努力了。

结果还是听得一知半解的。

好在,先生也没太苛求她理解,只是由衷的提出了建议:“假如你们家只是想着出个读书人,让窝头考上秀才,开馆授徒,那么没问题的。只要他保持如今对读书的热情,最多十五年,他一定能考上秀才。可若是你们还希望他更进一步,想法子送他去县里的私塾吧。”

这下子,杨冬燕终于听懂了。

她一拍巴掌:“明白了!是先生你觉得教不了他!”

先生:……我这是造了什么孽哟!

然而这个说法也没错,他自己考了这么多年,依旧是个秀才,估摸着这辈子也就这样了,还能指望他教出一个举人来?别做梦了,窝头又不是那种天赋异禀的人。

杨冬燕还在很认真的理解先生的意思,半晌又提出了疑问:“那照先生的意思,要是能让窝头拜个厉害一些的先生……”

“是啊,所以才让你们想法子送他去县里的私塾。我记得,县学里有不少举人任教,开私塾的也有,就是不多。”

本朝的规矩,能考上举人就能当官的。不过,一般来说,都是官少人多,即便运气极好能谋到缺,举人身份也不可能是好的差事。就有人直接去县学谋了个职位,既能领一份不菲的薪酬度日,又能继续研读诗书,到了科举年依旧可以继续去赶考……

这当然是另外一说了,反正杨冬燕是明白了,徒弟咋样就端看师傅咋样了。

她把这个认知说了出来,成功的再度给了先生一刀。

话糙理不糙啊!

除非自身的天赋极为惊人,一般人可不得看到底跟了谁吗?

跟着秀才读书,最终能考上秀才,那就已经很不错了。就先生的经验来看,他开办这个村学十几年了,至今为止,还没有一个学生能考上秀才的。多半都是学会了认字后,去镇上或者县里谋个差事,一年到头挣得的工钱,可比地里刨食好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