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人与马(第2/4页)

马起义就是铁石心肠,此刻也受不了了。他接过赵果手里的饭碗,哽着声音说:我吃,我吃……

马起义当着赵果的面狼吞虎咽起来,以前所有的不快和郁闷似乎一下子烟消云散了。

马团长的情绪直接影响着独立团每一个士兵的精神。现在,团长吃饭了,而且是狼吞虎咽地吃,这一消息一经赵大刀的宣布,独立团上下就沸腾了。官兵们的精气神又恢复到了以往的状态。

团长似乎也走出了情绪的阴霾,接下来就是训练、检查部队和研究根据地的发展。可剩下他一个人的时候,就经常发呆,有时望着门前的拴马桩,痴痴怔怔。拴马桩空了,空地上还散落着星星点点的草料。他仿佛又看到了枣红马正睁着一双眼睛望他,他的心就疼了。他猛地抬起头,望着天空,不让自己的眼泪掉下来。

在团长失去战马的日子里,赵大刀也不骑马了。每次团长出去办事,他就牵着马随在后面。刚开始,他还劝过团长:团长,骑马走吧。这马赶不上你那匹,可它也是好马呀。

马起义就瞪他一眼,风风火火地往前走。赵大刀知道团长不高兴了,便住了口,牵着马,三步一颠地去追赶团长。

有一次,马起义就烦了,冲赵大刀说:你牵个破马,在我面前晃来晃去的,我一看就烦。

赵大刀知道,团长这是受刺激了,留下不能看马的后遗症了。赵大刀想了又想,把马暂时寄养在老乡家里。团长看不到马了,情绪似乎也稳定了。

每天晚上睡觉前,团长都要念叨上几句马。躺在床上,睁着眼睛在黑暗里似自言自语,又似在冲赵大刀说:人呐,有时候还不如一匹马呐……

说完,就叹口气。现在的赵大刀听到马这个字眼,比马起义还要敏感,他不敢多嘴,怕惹得团长难过,只小声地应着。跟团长的时间长了,对团长的喜怒哀乐了如指掌,什么时候该说,什么时候不该说,分寸拿捏得很准。此时,不敢多说的赵大刀,只一会儿,就沉沉地睡去了。

夜半时分,团长在梦中突然喊了一声,猛地坐了起来。

赵大刀也醒了,不知发生了什么,他第一反应就是抓过身边的刀,一下子站到了地上,叫声:团长,有情况?

团长大汗淋漓的样子,嘴巴大张着,拼命地喘了会儿气,道:马、马让日本人给剐了……

还是马,团长又梦见了马。

赵大刀无可奈何地叹了口气。

彻底清醒过来的马团长,突然下了决心似的说:我要攻打县城,把我的马抢回来!

马起义攻打县城的计划,遭到了包括李政委,还有三个营长的反对。理由是,县城里驻扎着日本人的重兵,日本人本来就兵强马壮,别说一个独立团,就是三个也不一定能拿下。况且,拿下拿不下县城,在战略上来说也没有必要。独立团现在的任务是游击战,牵制敌人,然后开辟敌后根据地。

马团长的提议遭到了众人的反对,他就脸红脖子粗地嚷嚷着:那我带着赵大刀去,和独立团没有关系。

然后,就死死地瞅着赵大刀说:大刀,你怕死吗?

赵大刀浑身的血,呼啦一下就被点燃了,他分不清东西南北地说:团长说啥呢,只要你一声令下,我赵大刀犹豫一下,就不是你的兵。

显然,马团长的提议又遭到了强烈的反对,他现在代表不是一个人,而是独立团。他一个人走了,万一有个好歹,那是独立团的损失。赵大刀虽然愿意和马团长出生入死,去抢回团长的战马;但冷静下来的赵大刀,也觉得这件事情不能让团长亲自去。要去,也只能是自己出马。

他出发的时候,是悄悄走的,连团长都没有告诉。

一走出村子,他就换上了老百姓的衣服。进县城的时候,并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进了县城后,他就开始寻找日本人的营地。大街小巷,随处可见日本兵巡逻的身影,偶尔的,也会经过一支马队,他就盯着那些马看,却没有发现枣红马。

夜半时分,他终于找到了一群马。确切地说,应该是马咴咴的叫声,才使他发现了枣红马。一群马,足有二三十匹,拴在一个棚子里,枣红马在马群中显得卓尔不群。它一直在嘶叫着,大睁着眼睛凝视着远方。

别的马都在吃着草料,只有它不吃,也不喝,向远方眺望着。偶尔,才低下头,吃上一口。

赵大刀躲在暗处,看着枣红马。它明显瘦了,身上的毛皮也不如以前光亮,看到这儿,赵大刀的眼睛潮湿了,这就是团长日思夜想的马啊!此刻,枣红马显得焦灼不安,不停地咴叫。

赵大刀真想奔过去,把枣红马夺回来。这时,他才发现旁边还有两个哨兵在站岗。这里似乎是兵营的后勤部队,不远处堆放着小山一样的东西,被苫布蒙了。不时地有游动的哨兵,咔咔嚓嚓地经过。一看到枣红马,赵大刀就迈不开步了。他躲在暗处,眼睛一刻也不曾离开枣红马,浑身上下的每一个细胞,都被枣红马占据了。

不知不觉间,天亮了。

日本兵开始出操。鬼子列着队,肩着枪,一队队、一列列地在操场上跑,弄得乌烟瘴气。

街上有一些百姓开始走出家门,忙活一天的生计。赵大刀夹杂在人群中,视线一刻也没有离开过马棚里的枣红马。

太阳升高一些时,从兵营里走出一个汉子。他在解那些马,然后把它们轰了出来,样子似乎去放那些马。果然,在汉子的轰赶下,马群出了兵营。随在马群后的日本兵,肩着枪,枪刺在阳光下一闪一晃的。

那一刻,赵大刀的心都快跳出喉咙了。马群中的枣红马是那般的显眼,赵大刀望过去,一下子就看到它眸子里的悲哀和苍凉。在经过赵大刀面前时,它似乎认出了赵大刀。于是,一步三回头地回望着。甚至,它还停下了脚步,寻找着赵大刀。

放马的汉子,一鞭子抽到了枣红马的身上。它无奈地被众多马匹裹挟着,向前跑去。

赵大刀一直尾随着马群出了城,来到一处山坡上。马群三三两两地走散了,它们寻找着山坡上的青草,吃几口,抬起头。走几步,又低下头去吃。

放马的汉子蹲下来,卷了纸烟,深深浅浅地吸起来。两个士兵散落地站在山坡上,样子似乎并不警觉,一切平静如初,警觉性自然不会高。

过了一会儿,两个哨兵就凑在一起,把枪架在面前,然后也坐在了山坡上,甚至摘下了头上的钢盔。太阳暖暖地照在身上,两个兵就眯了眼。其中一个士兵,试探着哼了一曲家乡的小调,另一个兵也附和着。两个人的声音合在一起,就多了自信,小调也就被哼唱得流畅起来。他们的眼睛闭了起来,摇头晃脑着,眼前仿佛出现了家乡的景致,人一下子就陶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