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9章 踩几脚(第3/3页)

如果自己采购一批书,放在那里,在如今这个娱乐又不多的年代,有人无聊了去翻翻,看上几眼,说不定也就认识了几个新词。

虽然未必有用,可总比闲的时候,研究打牌更好点。

说不定某个人忽然觉得养鱼挺有意思,喂猪居然也有这么多学问,造一辆自行车原来没自己想的那么复杂,做一件衣服其实挺简单,地里产的不值几个钱的东西原来还可以再加工……

……

还有小学那里。

二娃都能当小画家了,那其他学生呢?

想想曾经的大燕庄,孩子们真的是接触不到除了课本之外的东西。

而那些捐赠的书籍,大部分也只是老旧的学习资料,小故事本,连环画,要么就是各种励志小故事等等。

如果有更多的书籍呢?

谁能保证某个学生,会不会忽然对某些知识产生了兴趣呢?

至于说怕书籍深奥,小学生们看不懂?

如果一个熊孩子对某件事产生了兴趣,他能干出来的事儿,绝对超乎人的想象。

所以重点不是他们现在懂不懂,而是会不会产生兴趣。

……

所以买书,必须要买,不管有没有人去看,反正我先买了,摆那里去。

而且燕长青买的书也是真杂,从养殖技术服装设计工业基础到菜谱,摄影绘画儿童读物外国名著,财务会计法律知识建筑施工道德经,亲子教育陶瓷烧制……

反正批发起来价格又不贵,而且里面很多盗版书,价格更是便宜得很。

现在不是有钱了嘛,就得任性点。

回去之后就在村里建个图书馆,市场弄个读书屋,学校搞个阅览室,甭管有没有用,先干了再说。

挑书都挑了两天,然后大吉普都装不下。

大客车买一辆,现在运书回去,接着就当公共汽车。

以后开通从大燕庄到市场专线公交车,村里的女人们赶集再不用坐拖拉机,市场上的人们回村也不用每次都自己开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