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进攻奥得河(第2/4页)

1945年1月,波兰,维斯里加地区,苏军乌克兰第1方面军第4近卫坦克军第29近卫重型坦克团的JS-2m“斯大林”式重型坦克。

得到了斯大林的允许之后,朱可夫的军队快速穿过了瓦尔塔地区。1939年德军入侵波兰后,这里就成了格赖泽尔统治的地盘。他不仅是纳粹的绝对服从者,更是极端的种族主义者。他在伐尔特省施行了残暴政策。近70万的波兰人流离失所,失去了自己的财产,而这些物资与钱财都被德国人占有。失去财产的波兰人完全被政府抛弃,大家没有工作,没有粮食,没有房屋,特别是犹太人受到了更大的残害。在罗兹市建造的一个狭小的犹太人集中营里,密密地居住着16万犹太人,他们生活困苦,不是被饿死就是被残忍杀害。当苏联坦克开进这里的时候,仅有850人幸存。

朱可夫的闪电突进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2个坦克集团军犹如两只猛虎直捣德军腹地。而此时的德国人完全来不及建造防御工事,尤其是在右翼,苏军第3突击集团军、第47、61集团军和波兰第1集团军分别向维斯瓦河推进。它们在施奈德米尔和比得哥什之间建立了一道警戒线,完全掩护了进攻部队暴露的侧翼。中路部分,波格丹诺夫率领的第2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前,别尔扎林率领的第5突击集团军在后,首尾相接向前推进。卡图科夫率领的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在左翼快速向波兹南推进。1月25日,第1近卫坦克集团军主力到达波兹南。但是,波兹南与之前的罗兹情况完全不同。卡图科夫发现,这里的德军防线非常坚固,苏军起码要用1个月的时间才能攻克这里。为了追赶时间,他向朱可夫请示,是否能够绕过这里继续前进,将波兹南这个难啃的骨头留给后面崔可夫的第8近卫集团军。对此,崔可夫非常不满。

格赖泽尔下令城中的士兵必须奋力抵抗,而他自己却早早地逃跑了。格赖泽尔还下达了一项让人愤怒的命令——在1月20日之前,任何平民不得逃离。因此当苏军到达时,那里的居民至少还有一半没来得及撤离。当苏军前锋部队进入德国的时候,他们看到的是一片片森林,其中还有一个搞笑的告示牌,上面写着:“看到了吧,这里就是可恶的德国。”这里的村子与波兰完全不同,它们都是由砖头和石块砌成,花园有整齐的果树,道路也很平坦。看到这样的情景,很多苏联人不解,为什么这些无脑的德国人放着富足的生活不过,偏偏要发起这场战争。

苏军JSU-122重型自行火炮解放波兰罗兹城

元首与参谋长的“战斗”

1月30日,德国最高元首希特勒向德国人民发表了最后一次演说,因为苏联人对德国的威胁越来越近,他们的首都柏林也越来越动荡不安。特别是那个百战百胜的苏军元帅朱可夫,他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了梅瑟里茨防御区,而且非常轻松,就连重要的奥得河也在他们的进攻范围内了。更让德军没有想到的是,兰德斯贝格的公路上出现了成群的苏军坦克,空中也出现了漫天的苏军侦察机。

对此,希姆莱做出决定,他计划用火车运送1个“虎”式坦克营去往前线,这样完全可以收复失地,而他的参谋们公开反对这个决定。在希姆莱看来,1个“虎”式坦克营足以击垮苏军的整个坦克集团军。但是让希姆莱万万没有想到的是,这些重达57吨的坦克还没来得及卸下来的时候,几辆苏军坦克已经开到了它们面前,火车只有快速逃离。当它们撤到了安全地带,这个强大的坦克营已经受到了重创。坦克营营长在希姆莱面前做了最“直白”的解释:由于坦克被固定在火车上,不能有效地进行作战,所以才损失惨重。希姆莱最终接受了坦克营营长的这个解释,没有将他送上军事法庭。

这时,希姆莱又下达了不许撤退的命令,尽管此时大部分人根本不会执行他的命令。“失败者的命运是死亡和惩罚”,面对这样的命令,很多德军士兵感到非常不满。希姆莱还自豪地夸口道:“这几周的较量非常残酷,但是德国领土获得解放的日子很快就会到来。”

还有一道命令是禁止平民百姓为擅自撤退的德军士兵提供补给食物。“上帝从未放弃德国人民,他定会帮助需要他的人。”希姆莱再次发出这样的豪言壮语。可是这道命令无论从神学还是唯物主义来讲怎么看都是谎言。希姆莱所谓的命令还不如说是恐吓,即使作为一种鼓舞,也不会对战局起到任何积极作用。就在当天晚上,叶西翩科率领他的第89近卫步兵师连夜穿过了奥得河,向屈斯特林北部进发。

朱可夫一直善于指挥突击作战行动,别尔扎林率领的第5突击集团军成功地完成了一次突袭,他们在1月31日上午攻陷了基尼茨。据当时的士兵回忆:他们进入基尼茨的时候,很多德军士兵在大街上悠闲地逛着,而那些军官则在饭店里喝酒。开往柏林的列车正常运行,电话线也正常使用,要知道帝国总理府距离这里只有65千米。

同一天,在屈斯特林南部,第44近卫坦克旅在古萨科夫斯基的率领下,从另一座桥头堡穿过了奥得河。他再次成为“苏联英雄”,得到了第2枚金星。经过短暂的休息之后,苏军士兵开始在奥得布鲁赫挖战壕,构筑工事。尽管土地冰冻,但士兵们干劲十足。小心的苏联人本以为疯狂的德国人会马上开始反攻,可是这样的担心完全是多余的。德军还没有从失败的阴影中解脱出来,戈培尔仍旧想把战场定在华沙,这样根本无法将有效的地面部队集合起来发动反击。直到第2天早上,德国的空军才派出战机对苏军阵地进行空袭,很多反坦克炮也受到攻击。苏军本想己方防空师会在未来几天内到来,然而直到第3天也没有出现,这支崔可夫的部队逐渐出现伤亡。为了震慑德军飞机,苏军只好把反坦克炮对准天空进行还击。尽管这样,德军也没有占到任何便宜。

铁路运输状态下的德军“虎”式重型坦克,由于平板车宽度限制,其运输时要卸掉外层负重轮并换上特制的窄履带,因此在铁路上时,其显得“英雄无用武之地”。

德国人现在都知道了苏军跨越奥得河的消息,甚至连普通的市民也受到了巨大的精神打击。希特勒对此做出了重要决策,面对苏军坦克的大举进攻,他命令组建一支装备“豹”式坦克的装甲师。在当时的纳粹体系下,这个华而不实、空有其名的反坦克部队完全没有存在价值。组成这支部队的士兵,不过就是希特勒青年团的自行车队成员而已。他们想出了一个让人哭笑不得的战术——在自行车的前轮两侧装上2支反坦克火箭筒。他们的本意是可以迅速地下车,然后拿起火箭筒对苏军的T-34和“斯大林”2型坦克发动攻击。但是这种想法是相当愚蠢的,即使是当时的日本人也不会想出让他们的“神风”特攻队队员骑着自行车上战场。希姆莱这个将打仗变成“制造笑料”的将领,把反坦克火箭筒看成是一种“超级武器”。他认为,在近距离作战时,用反坦克火箭筒对付苏军坦克是件非常容易的事。然而,德军士兵的精神显然就要正常得多,他们还是宁愿选择88毫米反坦克炮这样的远程武器。另外,在军中还存在德军反坦克炮打不穿苏军坦克的谣言,希姆莱对此非常气愤,他认为这完全是荒谬的谣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