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52章 母子相聚(三)(第2/2页)

可她对长子什么态度?

他在孟府过着连旁支庶子都不如的日子,时时刻刻提防父亲妾室陷害。

为了自救,甘愿成为质子长居上京,孟府给的开销基本没有,他还是典当了几件周岁时候的物件才勉强维持生活。他在私学读书,束脩不低,一边读书一边私底下卖字画赚取零用。

有一次他满怀希望给母亲写信,希望对方怜悯他,照拂一二。

古蓁照拂了,让人给他捎了百两银钱,除了银钱没有只言片语。

那时候的孟恒已经有了廉耻心,捧着母亲给的银钱,脸上火辣辣的。

书童道,“夫人莫不是以为郎君向她乞讨?”

十一二岁的孟恒却觉得自己的自尊心和颜面都被母亲击了个粉碎。

这钱是乞讨来的。

他“乞讨”生母的照拂疼爱,结果讨来了钱。

孟恒二十三成婚,那还是孟氏长老看不下去,恩赐一般给他配了一个落魄士族的旁支嫡女。

母亲对此可有过问一言半语?

孟湛死之前,还能推说是孟氏势大,她为了儿子好所以不敢过问。

如今孟湛尸体都凉了几轮了,她对长子仍旧采取无视的态度,对长媳和长孙也冷漠以待。

如此母亲,她却对二十多年未曾谋面的二子“掏心掏肺”,大展慈母情怀。

聂洵又不蠢,古蓁越是想“弥补”二子,将长子视若空气,他只会更加冷心。

长子和她有母子情,尚且如此薄凉。

那么二十多年未见的二子,有几斤几两,有什么资格得到她的偏爱?

她是真心想挽回孩子,弥补缺失的母爱,还是为了得到一句“原谅”,平息内心的愧疚?

这点,孟恒觉得聂洵看得很清楚。

妻子不知孟恒的想法,感慨了一句。

“婆婆早年也不容易,听闻以前时常卧病在床,小叔便不能体谅体谅么?”

古氏嫡支庶女,走到如今不容易。

“她不肯服药治病,旁人还能强迫她不成?”孟恒道,“不容易?兴许有吧。”

妻子面露不满之色。

自家丈夫怎么说这话呢。

“母亲早年虽为古氏庶女,但她的一应待遇都是比照嫡姨母的。不然的话,当年也不可能盛装十里嫁入孟氏了。我去问过一些老人,嫡姨母对母亲是真的好,陪嫁的人都是她的心腹,各个都有本事……”孟恒道,“这之后,改嫁给柳佘,柳府上下以她为尊。如今,主公又给她挣了个准太后的位置。我们这些当儿子的,若真是为了她好,维持如今的样子是最好的。”

为人子,他不敢怨,同样也亲近不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