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第3/4页)

说完这些让人不高兴的话后,何玉燕就说些高兴的。

“文具店这两天我抽空把入库跟价目都弄好。请人的话,我准备去超市找一个熟手的收银员。超市现在能腾出人手来吗?”

顾立冬想了想,不确定道:“等明天我去问问解放。”

第二天何玉燕去上学,中午午休的时候,她娘家妈妈居然找了过来。

何玉燕以为出了什么事情。

何母也没磨叽,直接问:“超市是不是出了什么麻烦?你二哥这几天老往外头跑。你二嫂觉得不踏实。又不敢问,跑回家里来找我了。”

何玉燕听到这个,瞬间有点点无语。她没想到这么大的一件事情,二哥居然没有跟二嫂提一提。不过想想二嫂那万事都要担忧的性格,大概也明白二哥的想法。

“妈,你中午饭吃了没?走,先跟我去吃饭再说。”

何母是自己坐车过来的,自然饭都没吃。女儿要请自己吃顿饭,何母也没跟她客气。

当然,这顿饭是直接在学校吃的。何玉燕下午还有课,去外面吃怕来回不及时。

等吃完饭后,何玉燕带着亲妈,在学校的草地上,找了个没人的地方。这才把这段时间超市发生的事情说了出来。

何母一听是供销公司下绊子,直接吓了一跳。

对老一辈的人来说,供销公司可是个很大的公家单位。没想到居然会在背后搞这种小动作。

“哪里都有坏人。他们也不能代表整个供销公司。”

何母说着这话,忽然又问道:“那你们还没找到是谁找事儿啊!”

何玉燕一摊手:“没找到。供销公司太多大大小小的领导了。现在二哥他们一个个都在外头找朋友帮忙。就为了这个事情,所以最近估计都会很晚回家的。你回去的话,也别跟二嫂说太多,免得她多想。”

何母当然了解自己二儿媳妇,当下就表示绝不会说漏嘴。

何玉燕顺嘴也提了提自己的文具店。应该能在六月左右开始营业。

何母是听说过女儿要搞文具店,没想到那么快就能弄好。她想了想问道:“那你那文具店要招人开店不?”

何玉燕诧异看向亲妈:“妈,你想去看文具店?”

何母点头。她是食品厂的临时工。而且是活儿太多的时候,才能进厂工作的临时工。一年也就三两个月要进厂工作。大部分时候她就是在家里闲着。

大孙子都上小学了,不用她带。两个孙女儿是二儿媳自己带。所以,她平时除了照顾家里老头子。真没事儿干!

之前她就觉得没事儿干,心里空落落的。然后经常跑去女儿家送东西。

结果发现他们大杂院的那些大妈,比自己年纪大,也有比自己年纪小。一个个都去摆摊儿或者当小老板去了。

那个时候何母就发现自己有点动心。只是不好意思直接开口问女儿。

但这次的文具店就是一个很不错的机会。

卖文具可以跟文化人接触。何母小时候家里情况特殊,想读书都没机会。后来多亏了公家单位,给她们开设了扫盲班。何母在扫盲班学会了不少字。虽然比不上人家正经上过学的。但也到能读报纸的程度。

何玉燕认真看了看她妈的表情。发现对方的眼神是真的很渴望的那一种。瞬间觉得自己最近太忙了。居然没发现她妈妈有想工作的想法。

她考虑了一下文具店那边的情况,直接道:“妈,你要去的话可以。但是我就怕你会累。我们这文具店可能会有很多孩子过来看。到时候你要给他们拿东西,还有收钱记账。”

何母摆摆手:“这有啥的。再苦能比大冬天挖水渠苦吗?”

那倒是没有……

何玉燕看出了她妈妈的决心。觉得让她干这个也成。但是她会按照店员的要求来,如果她妈妈做不好,那真不能怪她……

“嘿,你放心。你妈我虽然没读多少书。但算数可利索着呢!就是肉摊的老王,看到我去买肉都有点怕……”

听到这个,何玉燕哈哈大笑起来。她妈妈确实很会心算。每次去买肉能给卖肉的算到一厘钱的那种。偏偏肉摊的老王是个不怎么会算术的。每次都被她妈算的脑壳疼。

确定了亲妈当店员后,何玉燕接下来的工作瞬间变得轻松起来。

她妈妈说自己闲的没事。每天都跑去文具店帮她把货全部登记入库。而且,还给分门别类放得整整齐齐。

就是货架,她也给重新摆放了一遍。按照她的话来说,这样摆的话,她坐在柜台也能看到货架的所有动静。

跟开超市一样,开文具店同样会出现小偷。这种损耗除非是把所有文具都锁在柜子里。客人要一个,你再给拿一个。那样的话,就不会有小偷了。但这样一来,需要的人力成本就很大了。

所以,何玉燕的文具店是有玻璃柜台的。跟传统的书店一模一样。但柜台里面主要是放一些价值高的商品。比如电子手表、钢笔这样价值十几二十几的东西。

其他的小件货,比如铅笔橡皮擦什么的。统统都是放在货架上,跟超市那样,客人要哪个自己拿。再到门口的柜台结账。

东西全部准备好后,何玉燕见她妈妈啥都上手了。索性在五月中旬,挑了一个周末,文具店直接开张了。

文具店的名字叫圆丹文具店。用的是两个女儿的小名。听着好像挺土的,但何玉燕是已经计划好。把文具店的所有收益存起来,作为两个孩子长大后的成年礼物。当然,中间可能会把这些收益一部分变为黄金、房产这些增值更高的资产。但是,这些东西都是给两个孩子平分的。

顾立冬很支持媳妇儿的决定。但是也心疼媳妇儿。

“孩子们是很重要。但你也不能因为这个,就省着给自己花钱。咱赚钱还不是为了让日子过得更舒坦。我可不想你当那种把所有东西都给孩子。自己苦一辈子的那种妈妈。”

虽然这种妈妈,才是现在社会主流认定的。

就好像,只要结婚后。女同志就要为家庭,为丈夫,为孩子做奉献。等孙辈出现,还要继续为孙辈做奉献。

顾立冬虽然是个男同志。但是他从小长大的大杂院,是有很多女性长辈的。他从小就看着大杂院的大妈们生活。

比如,前院老赵家的孔大妈年轻时,顾立冬就觉得她过得特别苦。当小媳妇的时候要照顾凶恶的老婆婆。生了三个儿子,三个儿子又生了六个孙子。一辈子都在照顾这些人。

但是,顾立冬没发现孔大妈有过过一天好日子。现在一大把年纪,还要受家里丈夫、儿子、儿媳妇、孙子的气。要不是赵老三是个孝顺的。她怕人早没了。

顾立冬可不愿意自己深爱的女人,把日子过成孔大妈那样儿。即使是为了孩子,那也不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