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0章(第3/3页)

康大爷一听,双目一瞪,眉毛一竖:“谁跟你说那是公交单位?那岗亭是私人搭建的。里面的东西也是私人的。你这女同志怎么什么都不问,就突突突乱说话。你的工作证呢?拿出来瞧瞧,看看你是哪个单位的。说话不经过大脑。我得上你的单位投诉你。”

康大爷说完,直接把手伸到孙筱柔跟前。意思很明显,就是把你的工作证拿出来看看。

这年头,工作证的作用是很大的。这个时候还没有身份证。人们外出主要使用介绍信跟工作证来证明自己的身份。

一看康大爷这个架势,孙筱柔意识到自己可能踢到铁板了。眼睛不舍地朝岗亭又看了几眼。接着试图跟康大爷求情。同时,跟岗亭里的卢家兄弟套近乎。

但显然,无论她做什么都是徒劳的。

看到这里,何玉燕很佩服康大爷的做法。当然,孙筱柔的反常也让何玉燕意识到了什么。

等孙筱柔不甘不愿地离开后,何玉燕快步走到岗亭前,朝里面一瞧。

果然,她看到了一个熟悉的箱子——雕花嵌螺钿仕女图官皮箱。

这个官皮箱上的仕女图,跟家里那六个都不一样。显然,这是一个新的箱子。看规格大小,跟家里的那六个应该是成套的。

如果能把这个也买下,那她一共就收集到七个官皮箱。当年听孙筱柔那个管家说,这箱子一共有十个。而眼前这个也是其中之一。

显然,这就是孙筱柔反常的原因。对方也很想要这一套官皮箱。

“怎样,你是不是喜欢?”

许玲不懂啥木头箱子,也不喜欢这种老旧的东西。但是,看何玉燕的表情,知道对方特别喜欢。

何玉燕点头:“对,我喜欢中间那个小一点的。”

顺着何玉燕手指指向的方向,大家看到一个棕色的木头箱子。上面画了画,看起来确实挺好看的。起码看着就不寡淡。

卢家兄弟看到妹妹带着朋友过来很高兴。而且其中之一还是他们家的恩人何玉燕。那高兴劲儿就甭提了。

听到何玉燕要那个箱子,兄弟两刚刚因为孙筱柔闹的那点不愉快,早抛到天边去了。

“何同志,这个箱子是从前门大街那一家老太太家收来的。听说当年是从外面捡到的。我看着这箱子保存得特别好,就花了几块钱买回来了。”

何玉燕让对方帮忙把箱子拿过来,仔细再瞧了瞧。确定这的确跟家里那六个官皮箱是成套的话。这才说道:“你们就不用骗我了。这箱子现在收最少也得要花二十块。这样,我给你们三十块钱。”

听到何玉燕开的价格,兄弟两吓得连连摆手。就是卢大妞也是着急忙活地拉着何玉燕。示意对方不要这样。

何玉燕见状,这才笑眯眯地说道:“这就对嘛。你们不想赚我的钱。我不想占你们的便宜。索性你们就把这箱子的收多少钱告诉我。我添上两块钱,就当是你们的辛苦钱了。”

康大爷在边上看得连连点头。心想这两边的年轻人,都是厚道有良心的。

“行了行了,就按照燕子的话来。”康大爷在边上帮腔。这桩交易最终完成。

抱着新得的官皮箱,何玉燕也顾不上上头还有些污迹,伸手就举起来端详了好一会儿。

然后这才反应过来一般,直接问道:“康大爷,江婶子今天没上班啊!”

提到这个,康大爷就长长叹了口气。大家边走边说,边进了回收站里面坐下来。然后,何玉燕这才知道发生了什么事情。

原来,早在市场开放这个政策公布前。这一家回收站就面临着关停的危机。

回收站的上级单位是供销公司。

供销公司下辖的单位特别多,包括百货商店、供销社、农副产品收购站、粮站、国营饭店、回收站、信托商店等等涉及到供需关系的单位。

这些单位里面,回收站是其中最不受人待见的。

加上这一间回收站的特殊性,这两年回收站的效益特别低。虽说这年头国营单位就是铁饭碗。但是,效益不好同样要面临着关停的压力。

正好这个时候,关于市场开放的政策下发了。这个政策涉及到不少层面,其中就有关于国营单位的经营改革建议。

而正正好,这间回收站就成为了改革的第一个试点。

“上头领导的意思,是想把这间回收站直接关停。小江是正式工人,上头决定把她调往最近的另外一家回收站。至于我这老头,准备在这里干到退休。我退休后,这间回收站也到了关停的时候。”

听到关停回收站,何玉燕忽然觉得十分唏嘘。

这家回收站,是何玉燕穿越过来后,工作的第一个地方。虽然那会儿她是临时工。但确实在这里学到了很多。

工作、怀孕、复习都在这里度过了。

她还在这个回收站,捡到了第一桶金。进而用那些钱买下了一套小四合院。

还在这里认识了康大爷。

邱向花、卢家人也因为这座回收站,生活有了巨大的变化。这样一个充满意义的地方,就这样关停,何玉燕忽然觉得很舍不得。

她站在原地思考了好一会儿,然后看向康大爷,提了个建议。

听完何玉燕的提议后,康大爷愣了好一会儿。接着一拍掌说道:“这个事儿还真没听过。不然你等着,我明天直接上供销公司帮你问。”

何玉燕连连点头:“行,麻烦你了康大爷。无论事情成不成,都感谢你的帮忙。”

这么一个建议,搁在现在的人耳中,只能用匪夷所思来形容。但是,何玉燕想要尝试一下。如果供销公司那边真的同意的话。或许,这可能改变她对于未来的规划。

不过,这何尝不是一种新的人生体验?